回應 : 0
法律隨筆
特赦
標少
2019年7月15日

我開新的一篇來延續上一篇的一些討論, 因為動輒就有幾百條留言, 看都疲累, 遑論回應,  我只對明顯不同意的看法回應幾句, 對於我不懂的事情, 我當然沒有能力回應。另一方面, 我這平台崇尚言論自由, 極端言論也來者不拒, 所以Maro的口號式留言一直沒有被刪除, 只要不去理他, 他自然會棄甲而逃, 想理他也不能, 因為他沒有理據你怎能還之以理, 還以口號, 結果就只會吵耳。 

上一篇David猛烈批評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在明報撰寫的文章, 我無需為李官護航, David對我反而十分客氣, 先謝過。David拋出一個不斷硬食「苛政」, 既要不犯法又要能抗爭成功的問題, 即是問大家衝擊之外, 還有甚麼可以成功爭取權益的辦法。我的答案很簡單: 在法律框架內行事, 超越法律框架的違法行為, 不論違法理由何等高尚, 拘捕檢控開展之後, 法庭只看罪責, 角色越嚴重, 刑罰越重, 違法的動機若涉及崇高理念、政治追求、公義彰顯, 都只是求情因素, 個人求情因素不會不相稱地減低罪責。這是我認為不論抗爭用甚麼手段, 都應該在這框架之內而行, 超越了便屬以身試法, 難以逃避刑責。不論你怎樣挑戰這種法律精神, 超越了就要預期隨之而來的刑事後果。爭取成功與否, 要先過這一關。以身犯險的違法抗爭, 而至鎯鐺入獄, 是可預期的結果, 作此選擇的人, 可能對違法成功阻止修例而後悔, 甚或根本沒有後悔, 而是覺得為了公義、為香港福祉而違法, 就不應被檢控。我只能從法理看, 個人感受我不評論。 

近期不少特赦論, 嚴格講根本沒有無條件特赦違法的人這回事, 只有考慮相關證據及公眾利益而作出不予檢控的決定。David在留言批評李國能說不能特赦近期違法示威者, 但沒清晰講1977年特赦貪污警察和這次不同之處。在殖民地時代的香港, 港督的特赦權來自《英皇制誥》(Letters Patent), 這些文獻可從香港大學這網站找到: Historical Laws of Hong Kong Online。從以下章節, 可以看到港督的特赦權只限於指證同案被告的污點證人或已被定罪的人的刑罰: 

Article XV of the Letters Patent 

When any crime or offence has been committed within the Colony, or for which the offender may be tried therein, the Governor may, as he shall see occasion, in Our name and on Our behalf, grant a pardon to any accomplice in such crime or offence who shall give such information as shall lead to the conviction of the principal offender, or of any one of such offenders, if more than one; and further, may grant to any offender convicted of any crime or offence by any court of law in the Colony other than a court martial established under any Act of Parliament), either free or subject to such conditions as the Governor may think fit to impose, a pardon or any remission of sentence passed on such offender, or any respite of the execution of such sentence for such period as the Governor thinks fit, and may remit any fines, penalties or forfeitures due or accrued to Us. Provided always that the Governor shall in no case, except where the offence has been of a political nature unaccompanied by any other grave crime, make it a condition of any pardon or remission of sentence that the offender shall be banished from or shall absent himself or be removed from the Colony. 

除非當年英女皇或英國外交部另有對港督頒發王室訓令, 否則嚴格講1977年是因應社會環境, 而不檢控大部份涉及貪污的警察, 以明文法而言, 權力來自《刑事程序條例》第15(1): 

15. 律政司司長不提出檢控的權利 

(1) 律政司司長在任何案件中如認為為了社會公正而不需要其參與,則並非一定需要檢控任何被控人。 

繼而在《檢控守則》裏較具體寫出來。當然我不拘泥於「特赦」的字眼, 而是考慮實際的情況, 應否檢控是沒有社會共識的。 

對污點證人的罪責赦免, 在《刑事程序條例》第115條訂明: 

115. 授予有條件赦免的權力 

裁判官或法庭經律政司司長書面同意後,可作出命令對被控或懷疑犯了任何可公訴罪行的人或就任何可公訴罪行被交付審訊的人授予赦免,條件是該人須在任何初級偵訊或任何審訊中提供全面及真實的證據;而該命令所具有的效力,與由行政長官授予的赦免所具有者相同,但如證明該人隱瞞證據或提供虛假證據,裁判官或法庭可撤回該赦免。 

無論是1977年的「特赦」, 或最近衝擊人士要求的不檢控, 都不是第115條的情況, 因為兩者的違法人士都不會指證同案的人。 

姑勿論你對警察的仇恨是來自實際經驗、媒體報導、友儕傳聞、名嘴名筆的描繪也好, 動不動就冠以黑警之名, 是否公允? 6.12衝擊被定性為暴動惹來強烈反應, 原因是和平示威者覺得自己也被污蔑了, 若警方在某些行動措施失當, 甚至提升至需要負上刑責, 也不應開口埋口就黑警吧! 和平示威者聽到暴動的定性而感到被冒犯,  所有警察都被罵為黑警, 又屬於何種邏輯思維? 

當矛盾衝突發生在市民之間, 不論誰人手機拍攝被人圍堵襲擊, 誰去撕牆上的貼紙被阻而揮拳攻擊別人, 社會撕裂嚴重越呈非理性, 這些襲擊行為連使用私刑也稱不上, 因為人人都有權在街上拍攝, 你憑甚麼檢查我的手機? 遍地開花的「連儂牆」極其量也只是干犯了《公眾衞生及巿政條例》(132)104104A104D條,未經批准而在公共地方張貼街招或海報, 平衡言論自由及張貼的性質, 食環署也沒理由採取清理貼紙和檢控行動, 不滿張貼的人又憑甚麼揮拳? 講到底也要召「黑警」到場處理, 不覺得諷刺嗎? 

我在差不多5年前、在佔中的時候, 寫過這一篇: 警察、公安、共狗, 幾年之間, 社會仇警氣氛沒有改善, 是警察的錯, 抑或是把政治責任往他們身上推而產生的結果? 諸君, 請退一步想一想。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