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為何毛澤東最終能成為黨的核心
金一南
华山穹剑
2022年9月13日
(原文發表於2022年9月8)
导语:今年9月9 日是毛主席逝世46周年,特刊发金一南将军新着《正道沧桑》中的一文,以示纪念。

中国共产党是在凄风苦雨中成立的。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瘦弱的小孩,至于能长多大,许多人没把握。
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此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少任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他们都按俄国革命的基本道路指导中国革命,结果让中国共产党撞得头破血流。
1935年遵义会议对毛泽东的选择,不是“山头”妥协的结果,不是利益集团平衡的结果,而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胜利的渴望。
14年的斗争实践证明,只有毛泽东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为什么没有其他道路?因为全试过了,都不行!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所有领导人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解决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中国革命最根本问题的人。

 

毛泽东走的是独立自主之路。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在政治上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理论——毛泽东思想,在军事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在经济上也完全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
经济独立同样很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一个人一样,经济上不独立,其他都是无米之炊。
毛泽东的道路是“打土豪、分田地”,这不但成为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更成为中国共产党经济独立的基础。只有经济独立,才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才能独立地选择自己的领袖、独立地制定自己的路线。
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一个着名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找到了一条政治、军事、经济完全独立的道路,这才是一条完整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队伍有2.25万人,两个月后只剩下七八百人;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20天后,5000余人的队伍只剩下不足1000人。这支队伍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而是从失败走向胜利的。
毛泽东当年把队伍拉上井冈山,探索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党中央表彰他了吗?没有。相反,还处分了他——秋收起义让你打长沙,你却带兵跑到远离长沙的井冈山,这是严重的右倾逃跑主义错误!
于是,撤销了他的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虽然职务被撤销了,但毛泽东还是继续干。那些年,毛泽东三次被撤销中央委员,受到八次严重警告,但还是继续干。
因为他身上最宝贵的一点,就是深刻的历史自觉。
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历经艰难,但是最大的幸运就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人达成了近乎完美的历史和谐。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人对于红军建设的思路、革命道路的方向等重大问题有许多不同意见,彼此间争论比比皆是。
比如,1929年,红四军党的七大、八大上发生了前委、军委之争,由朱德取代毛泽东的领导职务;
1932年10月,中央苏区宁都会议发生了“反倾向斗争”,又由周恩来取代毛泽东的领导职务。
但在核心目标上,对于中国共产党怎样获得胜利、怎样完成民族救亡,三人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
事实证明,党的核心是伟大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而核心周围离不开大批信仰坚定的追随者。
1935年9月,红军到达哈达铺后,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在邮局找到几张《大公报》。报纸披露: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控制了大块陕北苏区根据地,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已北出终南山口,威逼西安。
毛泽东发现那几张报纸的时候,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红25军领导人徐海东(右)、吴焕先(左)

但是,从战斗序列上来说,红二十五军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也就是张国焘领导之下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主要指挥者徐海东,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战将,与毛泽东从未谋面,而且是张国焘的老部下。
对于徐海东能不能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毛泽东心里没底。因为张国焘当时已经另立“中央”了。
为了判断徐海东到底是听中央的还是听张国焘的,毛泽东试探性地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向红二十五军借1000块大洋。一方面是中央红军确实需要帮助,另一方面则是试探。
徐海东接到信后,立即把供给部部长找来,问部队还有多少钱。供给部部长说,大概还有将近6000块大洋。徐海东说,我们自留1000,另外5000,不是借,而是给中央红军。他给毛泽东复信说,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收到5000块大洋和徐海东的复信后,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后来,毛泽东多次说过,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不仅是因为有正确的主义、正确的路线、正确的方针和纲领,还因为有一大批像徐海东这样忠于主义、忠于信仰的战将。
陈赓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高才生。当时有“黄埔三杰”之说,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
陈赓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受蒋介石的赏识。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期间,蒋介石在华阳附近被围,情况万分危急。陈赓见状,背起蒋介石就跑,一直背了三里多路,跑到河边上船摆渡过河后,方才脱险。
如果凭着这层特殊关系待在国民党里,肯定“前程似锦”,但陈赓从内心里看不起蒋介石。于是,他编了个“老母病重,需要照顾”的理由离蒋介石而去。
1931年,陈赓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前往上海治疗。在这期间,他被叛变投敌的顾顺章给指认出来。蒋介石听说把陈赓抓了,大喜过望,想把他劝导过来。
一天,蒋介石身边的人兴奋地跟陈赓说:“校长要来看你。”陈赓坚持不见。来人说:“校长已经走到门口了,你不见也得见。”蒋介石进房间后,陈赓却抓起一张报纸挡住自己的脸。
蒋介石只好悻悻离开。又将陈赓软禁近两个月后,蒋介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陈赓被同志“营救”出逃了。
就这样,陈赓因心中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决然弃蒋介石而去。
假如当时陈赓留在蒋介石的阵营里,又会怎么样呢?以陈赓对蒋介石的“救命之恩”,以陈赓的个人能力,肯定也会像他的同学胡宗南、宋希濂等人一样,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但陈赓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这固然是因为他的共产主义信仰,但又何尝不是对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有着极大的信心呢?
大家都知道陈赓是蒋介石的学生,其实陈赓先是毛泽东的学生。1921年8月,毛泽东在上海出席完中共一大后,回到长沙办了一所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任教务主任,后来又聘请当年一起参加中共一大的李达担任校长。实际上,这是一所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
1922年,陈赓到湖南自修大学学习,结识了湘乡东山小学的学长毛泽东,经常倾听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些共产党人的演讲。在这里,陈赓经何叔衡、易礼容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陈赓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毛泽东正在广州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陈赓好学,求知欲很强,常到讲习所听毛泽东讲农民运动。
毛泽东对陈赓也比较熟悉。1927年,毛泽东到湖南调查农民运动,在湘乡考察时就住在陈赓家里,与陈赓的父亲陈道良很谈得来。这实际上也帮助毛泽东加深了对陈赓及其妹夫谭政的了解。
1933年8月,陈赓来到中央苏区。长征时,他担任军委直属干部团团长。这时候,毛泽东经常随干部团一起行动,进一步了解了陈赓的军事指挥才能。
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之后的土城战役中,陈赓指挥干部团在青杠坡与川军恶战一场,扭转了战局。当时指挥作战的毛泽东看到了这个将才,微笑着说:“陈赓行!可以当个军长!”
此后,陈赓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屡建战功,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他对毛泽东是由衷地佩服。
陈赓晚年写过一篇回忆解放战争时期他率军在大西南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文章,其中写道:“如果不是指战员从自己的实践中深深地相信跟着毛主席走就一定胜利,是不可能产生那样惊人的顽强意志,取得胜利的。”
“相信跟着毛主席走就一定胜利”,这何尝不是陈赓将军的夫子自道呢?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