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馬國湘與中國古建築
走進尚書故里的倪氏大祠堂 - 中國祠堂文化探微
諸成
於安徽蚌埠倪氏大祠堂
2017年7月27日

在中國安徽蚌埠的龍子湖畔有一個古民居博覽園。

 

在古民居博覽園區的龍子湖的龍尾處有一座徽州祠堂。

 

這座祠堂,是馬國湘先生從其他古建商那裡搶救性收藏而來,當時僅有殘存的部分木、石構件。這些構件來自安徽祁門縣渚口村的倪氏宗族。

 

渚口倪氏為祁門望族。唐時,曾任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兵部尚書的倪康民,功成名就,解甲歸田,舉家遷居祁門,成為祁門倪氏始祖。開闢祁門渚口村的是宋代倪氏七世祖倪一升。明代倪思輝,剛正不阿,敢言直諫,宦海幾經沉浮,兩落兩起,最後升任戶部尚書。故此,渚口又有“尚書故里”之稱。

 

據資料介紹,祁門渚口村昔有祠堂13座,現留存僅有一座“貞一堂”和半座“庶母堂”。經安徽天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嵇啟春先生之考察,比對其他遺存的祠堂形制、風格,搶救性收藏來的這些構件應屬於其中毀損散失的一座倪氏大祠堂。該祠堂原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前進石柱環立,簷廊高暢,天井開闊,氣勢恢宏。

 

走進複建的倪氏大祠堂,品味、解讀中國祠堂文化別有一番體味。祠堂裡上了年紀的木頭散發出的清香飄來,先人先賢的生活氣息縈繞著,仿佛感覺到先人先賢說著家常話,細說著過往……

 

祠堂是正宗的中國“國粹”。它由“祠”和“堂”組成。“祠”是指“奉先有祠”,是祭拜先祖或先賢的地方;“堂”是指族人生活、活動的封閉空間。在中國祠堂建築中,徽州祠堂是徽州古建築工藝和文化的代表,它與徽州古民居、徽州古牌坊並稱徽州古建三絕。很多祠堂建構規模宏大,用材考究,磚木石雕精美,形制巍峨壯觀、偉麗氣派,體現了徽州建築的最高水準。

 

徽州地區的祠堂數目繁多, 據歷史記載,徽州地區擁有大小規模的祠堂6000 餘座。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類。宗祠是祖宗之祠,多為大型建築,規模宏大,祭奠包括始祖等祖先和先賢;支祠按照血緣的遠近建立的次一級血緣關係的祠堂;家祠相同姓氏的直系親屬祭祀近祖的場所,相對建築規模最小。

 

徽州祠堂採用四合院形制,二、三、四進式磚木結構院落建築,其中以三進式佈局為最普遍。

 

祠堂平面由外而內依次展開三進:第一進為“儀門”,由大門和門廳組成。祠堂正門樓為重簷歇山式,採用最高級別的五鳳樓形制;第二進為享堂,是宗祠的主體建築,比第一進高出幾層臺階。享堂空間較大,占祠堂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宗族舉行祭奠活動的使用最頻繁的場所,主要是包括祭祀、拜祖和議事;第三進為寢堂或是寢殿,也是宗祠中最重要的部分。寢堂是供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地方。整體祠堂從儀門到寢堂由低到高,逐級而上,顯示出先祖或先賢在徽州族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從而也營造出莊嚴肅穆的建築氛圍。

 

徽州祠堂的功能,最基本的是祭祀祖先,立祠堂以重祭祀。當年祠堂裡濃郁的香火味,常年經久不散。一年四季,春祠夏禴,秋嘗冬烝,四時八節,祭祀不斷。“祭,如在”,大夥總是認為祖先就在冥冥之中,保佑著家世的興旺,子孫的繁衍。祠堂祭祖,已然成為血脈彙聚、增進感情、精神認同的家族功課和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課。

 

此外,還有珍藏宗譜、纂修宗譜。按照慣例,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祠堂的助學育才功能。祠堂裡在族人所捐贈的公田中,專門用作對本族子弟助學、獎學或開設義學、義塾之用,通過讀書走上仕途,光耀門庭、榮宗耀祖;祠堂又是宣講學教禮法的課堂;祠堂還是討論族中事務的議事廳,族中遇重大興革事宜,關係全族之大利大害者,都由族長召集全體成年人在祠堂開會討論、實行;祠堂又是家族的法庭,教化或懲戒族人;是舉行重要禮儀活動的地點(婚喪嫁娶),也是娛樂空間(年節演戲)和社交場合(招待賓客)。

 

康熙九年,清朝廷頒佈的《上諭十六條》,對宗祠的功能作了如下規定:“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黝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做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善良,誡匿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餌盜賊,解仇忿以重身命。”

 

馬國湘先生搶救而來的倪氏祠堂,毀損嚴重,後進不存,僅為祠堂的一進和天井。為此,馬國湘先生採用徽州古村落將戲臺與祠堂融為一體的獨特的集合形式,將戲臺納入到祠堂的構築中,在缺失的後進配建古戲臺,還在後進兩側加建了邊廳、客房、庭院等,總面積擴至3000平方米,形成多功能的倪氏大祠堂集合組群,重放異彩,再顯光輝。

 

在倪氏大祠堂組群裡解讀徽州祠堂文化,感動我的不僅僅是其恢宏而精美的建築藝術,更是其鮮明的個性和深厚的文化意蘊。徽州祠堂建築從“形”和“神”的傳統精神中散發出具有工藝特色、地域特色、時間特色、功能特色的獨特魅力深深吸引著我。

 

現今中國社會生活在劇烈的變化中走向現代化。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創造最佳人居環境,創造適合於時代的建築,構建有個性、有內涵的文化,是個重要課題。我以為,隱含在徽州祠堂文化中的精華,對今天城市建設和鄉村建設都不無啟迪,我們可以從中尋找到靈感。古徽州人以他們的傑出智慧和精巧構思,創造了以祠堂為核心的傳統村落文化和運行模式,建設以時代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社會習俗和特定的建築樣式、公共設施、裝飾雕塑等元素所構成的村落共同體,體現了人、物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較好的解決了人與人之間、人與天之間的關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還有,祠堂文化蘊含著種族內部和家庭成員尊長敬老、孝順父母、遵守法律規章制度等積極因素,通過祠堂祭祀活動來凝聚族人的力量,進行道德教育、禮儀教育和制度教育,孕育出大家族氣概等,對家庭穩定、種族穩定和社會穩定曾產生過重要的作用意義,等等。

 

以上種種都值得我們今人去探究、解析;需要我們萃取其中的優秀質素,昇華其精華,傳承和發揚。

 

 

附:照片說明

 

龍子湖古民居博覽園全景

 

龍子湖古民居博覽園,位於安徽蚌埠市龍子湖西南岸,規劃面積5000畝地,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以搶救性收藏散落的450棟古建築為主體的大型文化旅遊休閒綜合體。建成後,將是中國第一座以古民居為主題的露天博物館。照片上方偏右一點鐘方位處,即是龍尾倪氏大祠堂組群。

 

倪氏大祠堂門樓

 

門樓是祠堂建築的濃墨重彩之處,高大,氣勢飛揚,為重簷歇山式,五鳳樓造型。4根石柱襯托著壯實的額枋和曲梁。大門開在中軸線上,兩側有一對抱鼓石。大門兩側封火牆高聳嚴整,高低錯落有致。

 

 

 

 

享堂一角

 

享堂是祠堂的主體。特大的木柱,柱上架梁,下有承拱,抬梁結構,從而使大廳顯得寬敞且室內空間富於變化。梁架、梁托、斗拱、雀替、簷條等都有精美的雕刻。徽州木雕與石雕、磚雕並稱為徽建三雕藝術。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