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馬國湘與中國古建築
牌坊賞析(3)
諸成
於上海
2017年9月18日
每一座紀念性、旌表性的牌坊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都承載著一段感人的歷史,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

在徽州歙縣棠樾村有一座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建造的旌表鮑文淵繼妻吳氏的節孝坊,它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吳氏,上海嘉定人,22歲嫁入棠樾,時小姑生病,她晝夜護理;29歲時丈夫去世,她立節守志,盡心撫養前室之子鮑元標,直至其成家立業。吳氏守寡31年,60歲辭世。

當時著名文學家蔣心餘有首《鮑節母詩》頌道: “兒讀書, 母灌蔬, 兒焚膏,母辟櫨,十指之血縷縷積! ”。晚上,忙完了白天活後,在微弱的燈光下,吳氏織麻布,用手把麻皮剝開,分縷搓成線,久而久之磨破了肌膚,以致指血染紅了潔白的麻絲。兒子陪伴著母親,在燈下苦讀,焚膏辟櫨"相映成一幅生動感人的《吳氏辛勞教子讀書圖》,洋溢著慈母的淚和愛,以及心中的期盼。

後來鮑元標成為了清著名的書法家。吳氏培育了兒子的才智,又賦予了兒子仁愛的品德。資料記載,元標非常孝順,竭力事奉繼母,在揚州恭逢清帝聖駕南巡時,得到賞賜的東西,必定要拿回家來敬獻母親,人們都用欽羨的目光看著母子倆。

吳氏的故事是感人的。瞭解了吳氏的故事,我們再來觀賞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就會有更多的體味。

說到節孝坊,過去大都是從對婦女的摧殘、迫害的歷史見證而言,視貞節牌坊為銘刻徽州女性血淚史的豐碑。

實際上這是不全面的。節孝牌坊也見證了徽商婦女乃至徽商的社會人文的場景。徽商婦忍受孤獨,吃苦耐勞,孝敬長輩,培育兒女。她們持家最勤、最苦而又最儉,農忙時耕種,艱苦力農,農閒時紡織,伐薪採茶,用自己的勞動來養家糊口、補貼家用,有的徽商婦甚至用自己的錢財來支持丈夫外出經商……

這些牌坊,其實也是徽商心靈的反映,是他們對徽商婦的辛苦養育的深情表露。

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是七連座棠樾牌坊群其中的一座。建在棠樾村口甬道的軸線上的棠樾牌坊群,以字坊為中心,按忠、孝、節、義順序,由東西向中間依次排列,呈半弧形展開,它們是:鮑燦孝行坊、慈孝裡坊、鮑文齡妻江氏節孝坊、樂善好施坊、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鮑逢昌孝子坊、鮑象賢尚書坊。其中鮑燦孝行坊、慈孝裡坊、鮑象賢尚書坊建于明代,另外四座建於清代。牌坊上分別有禦制”“恩榮”“聖旨”“敕建字樣,代表了牌坊的政治級別,其中禦制最高,為皇帝親自下旨並由國庫出錢修建,敕建則由官府發文自家出錢建造。

七座牌坊,記錄了棠樾鮑氏家族在明清兩代400多年中的忠、孝、節、義。它們是昌盛了18代的棠樾鮑氏的家族豐碑。它們見證了徽州的歷史,是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生動寫照。

棠樾鮑氏家族是當時的旺族,他們張揚著孝悌,嚴格奉行禮教。自宋朝以來,忠臣、孝子、節婦在家族中層出不窮。同時,鮑氏家族經商有道,以富商大賈眾多而聞名於世,最著名的一位大徽商鮑志道,歷史上曾上交天子,藏鏹百萬,號稱江南首富,顯赫一時。他們對古代君主的忠誠,綿延千年的孝道、封建婦女的貞操、重道守義的氣節,都鑄造在巍峨的牌坊之中。

每每穿行於棠樾牌坊群間,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一次次觀摩著這些歷經歲月滄桑的高大身軀,一遍遍聆聽著它們的悲歡傾訴。

 

照片說明

照片123 棠樾牌坊群

照片4,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
 
-待續-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