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馬國湘與中國古建築
中華古戲臺剪影(1)
諸成
於上海
2017年10月13日

我的故鄉在浙江紹興。 

紹興,地處長三角南翼,西接杭州,東臨寧波,北瀕杭州灣,在文化底蘊深厚的稽山鑒水間。

 

古越文化,真山真水,秀色遺風,人文景觀資源豐富,素有山清水秀之鄉、歷史文物之邦、名人薈萃之地的盛譽,又有水鄉、酒鄉、戲曲之鄉和書法之鄉的美稱。

 

故鄉紹興,給我深刻印象的,是至今仍可看到的一種江南水鄉特有的臨河古戲臺。星星點點的水上古戲臺,可以說是紹興的標誌性建築。

 

對這種古戲臺,魯迅先生在《社戲》中,有如下一段優美的描寫: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裡出現了。這時船走得更快,不多時,在臺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近台的河裡一望烏黑的是看戲的人家的船篷。

 

紹興的臨河戲臺和水邊演戲的風俗,是紹興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所決定的。紹興是水鄉,河街水巷交織如網。明代地理學家王士性雲紹興城市,一街則有一河,鄉村半裡一裡亦然。水道如棋局布列,此非天造地設也?水鄉人民習慣利用水面構築戲臺。臨河戲臺就是根據江南水鄉河港交錯,水面寬闊的地形特點,跨河或臨河而建。看戲的人則搖著烏篷船,停泊在戲臺下,邊看戲邊吃糕餅、水果、瓜子。這是鄉人們最開心的時候。

 

紹興人愛看戲。明、清以來,紹興戲曲聲腔繁盛,民間戲班穿梭於阡陌市井,香市、神誕、會市終年不斷。紹興舊府八縣,可以說村村有戲臺,人人愛看戲。幾乎每隔一二裡,甚至半華里,就有一座戲臺。有資料統計,20世紀40年代時,紹興至少有六七千座古戲臺,現今尚存300多座。舊時鄉土紹興,彈唱之聲密集,無論何時,總會有一座戲臺在演戲。當大地陷入沉寂,悠揚婉轉的唱腔卻此起彼伏。

 

尤其是那獨具紹興地方特色的水上戲臺,將自然之美與人的智慧結合得那麼天衣無縫:煙波浩渺的近水遠山,那一座戲臺就成了近景,在視線裡聚焦。它們是真實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樓。它們有的正面立于水中,僅有一面傍岸,以減輕水流的衝擊,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淩駕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兩岸,柱子間鋪上臺板供演戲,觀眾看不見台板,感覺上面人影搖盪,演繹出無限的風流。

 

紹興城北十余裡馬山東安城村就有一座十方土地廟戲臺。戲臺臨安城河而築。背水齊岸,六架石墩全立水中,僅前面二墩倚岸。整個戲臺由立于水中的四根方形石柱支撐,伏波枕流,飛簷翹角,與石坪、祠廟、民居融為一體。當年演戲時,臺上燈火輝煌,鑼鼓喧天,台前人聲鼎沸,男女雜遝,台下舟楫穿梭,槳聲欸乃的動人情景和旖旎風光,依稀在眼前浮現。這種臨河空地上仙境般的演藝夜景,凡上了年紀的紹興人都不陌生。

 

然而,最典型的水上戲臺,還是要數紹興縣柯橋鎮湖塘的賓舍戲臺。這是一座四面環水的水中戲臺,創建於明代,清代屢次重修。台頂翼角高翹,台內天花板正中做成八邊形藻井,井壁彩繪暗八仙圖案。演員在臺上唱戲,嗓音在藻井中迴旋,靠氣流的擴散,再使之洪亮,以便遠坐在船上看戲的觀眾,也能聽得清清楚楚。前臺兩角柱上刻有一副小篆體陽文戲聯:舜樂堯歌音容時聞九曲裡;秦弦趙管聲律常留賓舍村。它寫出了水鄉社戲的有趣情景。

 

紹興古戲臺在構築上大多採用三面伸出式,以此擴大與觀眾的接觸面,更利於觀眾觀瞻。由於水鄉多雨、潮濕,構築上多採用下石上木式,即台基為石質,台板(演區)以上為木質,分台基、台板、台頂和廂房四個大部,戲臺左右設廂樓,為婦女和兒童專席,規定男人不准上樓,以維護戲場秩序,保護婦女兒童安全。戲臺大多坐南朝北,面對神殿,至今保留著祭祀這一職能。

 

紹興古戲臺之美,不僅表現在它的構架,它的造型,同時也表現在它的大小構件中滲透著詩情畫意,從台前的牛腿到上下場口的台柱上,以及桁枋和廂房牆壁、楹聯、題壁,無不蘊含著緣情、喻意的建築語言,使觀眾和遊人沐浴于雅興逸致之中,成為觀劇以外的精神餘補。

 

明代時紹興鬼才徐渭用組成了一副楹聯:盛盛盛盛盛盛盛,行行行行行行行全聯十四個字,竟然是兩個清一色的字疊加而成。

 

用紹興方言讀法,上聯第一、三、五、六字讀cheng(成),二、四、七讀chang(長):成長成長成成長,下聯的第一、三、五、六字讀heng(哼),二、四、七讀hang哼杭哼杭哼哼杭。

 

巧妙的多音和擬聲處理。多讀幾遍,越讀越快,就能進入意境。上聯是臺上的情景,寫的是鼓板,就象演戲時的鑼鼓聲,下聯則是戲臺下觀眾熙熙攘攘的場面,象台下觀眾擁擠聲。

 

此聯于情于景都極其吻合戲臺,把臺上台下的氣氛描繪得惟妙惟肖,叫人拍案叫絕!

 

還有不少台聯或一語雙關,針砭時弊;或朗朗上口,體現了人生的哲理;或道出了戲臺的社會功能和戲臺表演藝術的文化底蘊。

 

紹興城區延慶寺戲臺的楹聯:戲臺小天地,天地大戲臺則揭示了戲臺雖小,卻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現實社會更是一座活靈活現的大戲臺,每個人都是社會大戲臺上的一個角色。 

 

照片說明:

照片1,我的故鄉水鄉紹興

照片2345,紹興水上戲臺

照片6,紹興社戲

照片7,賓舍戲臺坐落紹興柯橋區湖塘鄉賓舍村。傳系明代萬曆年間錢、魏二姓所建。原來四面環水,面對土地廟,是典型的水中戲臺,每演劇,觀眾隔水觀看,班船戲箱則於後廂房裝卸戲臺

照片8,鑒湖鐘堰廟古戲臺

照片9,電影《舞臺姐妹》中沒有魯迅描繪的月夜之景,但那臨近傍晚時分,戲臺與鑒湖相依連的畫面卻似乎也可以與之媲美

照片10,電影《舞臺姐妹》中,鄉人看戲場景,拍攝位置約在廟大殿前的石橋上鑒湖邊

照片11,齊白石的弟子,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李可染,童年就酷愛戲曲繪畫。他的這幅水墨淡彩畫生動表達出了紹興百姓在鑒湖廟台下,石橋上,水岸邊,橋洞裡,小船上,觀演的場景。飄逸的舞臺,流動的觀眾席成為多少代水鄉百姓忘卻不了的記憶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