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好文共賞
最佳救生圈是一間被霸佔的空屋
屈穎妍
港人講地
2022年8月19日

每次新政府上場,大家都會將一些解決不了的老問題再抬出來為新班子考牌,房屋,是香港最大的死結,李家超上場後,市民翹首以待的,除了燃眉的通關問題,就是房屋政策。

 

城規會今年6月30日公布粉嶺/上水擴展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計劃把粉嶺高爾夫球場最北端約9.54公頃的土地劃為住宅地帶,興建高密度公屋。

 

上屆政府在任期前最後一天向大眾開了張:「收回部分高球場短期內可提供12000個公營單位」的支票,讓新特首來兌現,同時,也把建屋與保育的爭議,留給李家超解決。

 

對高球場的存廢,社會各有各說法,但未有定論,已成功把港人分化成貧與富的對立面。但我對政府把粉嶺高球場視作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短期方案,不敢苟同。

 

老實說,無論「明日大嶼」還是「北部都會」的建屋計劃,對急於上樓的草民來說,絕對是海市蜃樓。同樣,9.54 公頃的高球場用地,對每天困在劏房籠屋生活的人來說,也不見得是短期希望。

 

我認為,市民最短期的救生圈,不是一塊地,而是一間屋,一間現成的屋。

 

大半年前,我開車經過荃灣象山邨信義小學,發現這間丟空了12年的廢校,終於有人在動工改建了。半年後再到訪,此處已燈火通明,住滿一家家新房客,並易名「樂屋」,是樂善堂社會房屋計劃的一個項目,就是把廢校進行內部裝修,譬如把一間課室改成兩或三個有廚有廁的可居單位,提供145間屋,租給一些居於惡劣環境並輪候公屋之基層家庭作為過渡性房屋,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所以,一間現成的屋,對居於劏房市民來說,才叫短期方案。而這些「現成的屋」,其實一直存在,而且為數不少。

 

日前,社交平台「親子王國」有篇題為「因為強檢冇咗間屋」的帖文,內容是這樣的:「話說朋友一家四口移民咗已經有三個月了,最近兩次大廈強檢冇去到,比政府check到移咗民,收咗間公屋了!連條後路都冇埋。。。。」

 

我想大家都聽過不少類似的「霸公屋」故事:譬如明明移了民,寧願找人看屋霸住單位,也不把公屋交回政府。又例如戶主一家明明買了私樓搬出,卻保留單位偶爾回來跟街坊打麻雀當消閒屋……

 

據房屋署現行政策,若租戶將公屋單位丟空、居於另外居所或逾三個月非經常持續居於單位,房署可不予警告,終止租約。上面的帖文正是一個例子。

 

過去,房屋署以私隱條例為由,表示很難查出哪些公屋住戶已搬走?哪些單位長期空置?

 

但疫情這3年,衞生署在全港九新界做了N次強檢,當中為數不少是公共屋邨,相信衞生署已掌握了全港很多空置公屋單位資料。

 

如果加上入境處的出境及移民紀錄,要找出哪些人「連續三個月不住在該單位」,從而收回被丟空的公屋,一點不難。難就難在,原來政府這些部門一向資料不互通。

 

就以上面提到的荃灣信義學校為例,一間廢校已能幫到百多個家庭脫離惡劣居住環境,如果政府各相關部門肯積極互通資料,收回長期被霸佔的空置公屋單位,給有需要家庭入住,相信,這比等一塊地去解決短期房屋問題快捷得多。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