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當思集
我在嶺南的1、2、3、4、5 (之二)
王耀宗
嶺南大學前協理副校長
前政治系系主任兼教授
現任政治糸榮譽教授
2017年10月6日

<3>

 

<3>是指嶺南在過去三十年大約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陳佐舜博士於八三年任校長。當時嶺南管理層銳志加入「大學及理工資助委員會」(University Polytechnic Grants Committee, UPGC 即後來的UPC),在學院作結構性的改革。文學院取消了音樂科,成立獨立的社會科學院。陳佐舜校長曾任中文大學及新亞書院的教務長,他深受中文大學通識教育的影響。上任後,將通識教育 (Liberal arts education) 引入嶺南。一方面,提出了全體學生的必修通識教育科;另外,在新成立的社科院内成立「綜合課程」(Integrated Programme),當時社會科學院内有經濟學及社會學兩門專科,一個「社會科學系」(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社會科學院院長黎鳳慧博士是政治學出身,出任院長後,不斷加入了一些政治學的課程,大約在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已經形成三科鼎立之勢,而校方也準備以社會科學院獨特的「綜合課程」接受評審。從此,這個「綜合課程」也成為了嶺南大學社科院特色了,至今不變。

 

為了達到綜合社會科學通識教育的目標,社科院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課程「分流」(Streams)的架構;就是:學生畢業的時侯不是拿社會學或經濟學或政治學的學位,而是拿社會科學學士;不過,他們的專業就在這個「分流」上,例如,社會問題及政策、亞太區研究、以及國際貿易及經濟等。 在90年代初,接受「香港學術評審局」 (CNAA)評審的時候是社科院的「綜合課程」分成三個「分流」,90年代中期,變成五個「分流」,2000年後變成四個,現在2012年大學四年制後變成四科專科 (majors),兩個「分流」。

 

由於大學的擴充,社科院內部也不斷調整,經濟科首先在90年代中脫離社科系獨立成系。社科院內本有經濟學系及社會學與政治學系;至2007年,政治學脫離社會學獨立成為政治學系,2015年,心理學科脫離社會學及社會政策學系,變成一糸,現在社科院內變成「四系四專科二分流」的格構。1991年,嶺南通過「架構評審」 (Institutional Review)加入UPGC (現在的UGC),從此成為UPGC資助(公立)的專上學院之一,學制上也從二二一制度變成二、三年制。以前是二年預科、一年高級文憑、最後2年是榮譽文憑。現在變成二年預科及三年榮譽文憑。後來,取得自我評審資格後,二年制預科也取消了。從我加入嶺南開始,大學就為申請加入UPGCCNNAA作準備,這可說是第一階段的主要工作。

 

第二階段的發展,是從加入UPGC之後,跟著CNAA評審社科院跨科際課程成功,而頒發社會科學學位榮譽學位,這是嶺南第一個可以頒發的學位、直至1999年,嶺南正式由學院升格轉名為嶺南大學,可說是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內,1995年陳佐舜校長退任,陳坤耀校長接任。社科院的課程學術評審過關,獲授權頒發嶺南第一個榮譽學位,以後頒授學位的學系及課程不斷增加,直至取得大學名稱止。社會科學院設計的「綜合課程」,在當時是相當獨特的。院內三個專科,分別是課程三個「分流」的內容,第一年是基礎課程、第二三年是專精的課程。而三個「分流」以學科及地理位置作為特色,三個「分流」是:社會問題、亞太研究以及國際經濟,社會學側重社會問題及發展,以香港內部為教學重點;亞太研究主要以正視學科為主,地理以亞太作為邊界,國際領域側重經濟學。這個設計分別照顧到學科的專業性以及地域性,我們覺得邏輯結構強、各科利益均衡,在學理上說得通。後來不出所料,評審稱許此一架構課程,認為具有通識的特色。

 

-待續-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