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為國育才 是「一國兩制」的時代使命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0年6月29日

1911辛亥年,有三件大事都同香港有關,一是從廣州黃花崗之役到武昌起義,革命成功推翻滿清,石破天驚,中國結束幾千年封建皇朝帝制,走向共和。二是九廣鐵路開通,香港連接省城,加快香港開埠的發展和建設速度,滙豐銀行為鐵路牽頭銀團貸款,初步奠定香港作為東亞金融市場的地位,本人爺爺亦於當年來到尖沙咀,在火車站前開設燒臘店,每天賣叉燒和燒肉,有批發有零售,生意做得紅火,關氏家族成員穿梭省港兩地,抗日時期曾任通訊員,發揮過力所能及的作用,九廣鐵路帶來的,經濟學上所謂「外部作用」,不可低估。第三,香港大學成立,目標是為中國而立,具體而言是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培育人才,一部港大發展史,離不開人才的養成和對國家的貢獻,109年來,港大18萬校友人才輩出,遍布各行各業,各國各地,以香港為家鄉,以神州為祖國,以世界為舞台。此外,清華大學也是創辦於1911年。

本人作為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港大學生,最振奮我心的詩句是:錦繡河山收拾好,自古英雄出少年。陸沉未必由洪水,誰為神州理舊疆?50年後的今天,在港區國家安全法行將頒布實施之時,大學生又有了新的時代使命。如果能夠回到50年前,我輩性情中人的家國情懷,仍離不開這十六字真言: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爭取權益。今天香港的大學生,在「一國兩制」的獨特環境下,仍應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這樣的豪情壯志。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香港其實有神聖的報國任務。我願借陸游的詩句作適當改動,勉勵香港愛國護港的年輕人,「立擁邊城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靜聽風吹雨,鐵馬關河入夢來。」

古今成大器者,他的眼界和胸襟有多寬廣,他的邏輯思維有多強大,他的成就和格局,就有多高遠。內地現正人才輩出,最近有媒體披露了中國10項現代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與總設計師名單和畢業院校,高校排名一二的清華北大竟無一上榜,讓人感到意外之餘,反証國內年輕一代的雄厚實力和文化蘊藉。

我們看一下這些隨手拈來的數據:(1)「復興號」總設計師是同濟大學的梁建英(女);(2)「遼寧艦」總設計師是上海交大的朱英富(院士);(3)華為5G首席科學家是東南大學的童文;(4)「北斗」衛星首席總設計師是國防科技大學的謝軍;(5)「墨子號」衛星總工程師是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院士);(6)天宮一號、二號總設計師分別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楊宏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朱樅鵬;(7)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總設計師分別來自哈工大、中科大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他們是孫家棟、吳偉仁與孫澤洲;(8)「殲20」總設計師是西安工業大學的楊偉;(9)C919商用飛機的設計師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吳光輝;(10)「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是國防科技大學的吳偉仁。

中國現代重大科技的「大國工匠」,當然有不少都來自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大(中山大學),這些名校的底氣仍然雄渾。世界上好幾個不同的大學排名榜,在泛黃黑暴動亂之前,香港八間由公帑資助的大學,都排名不低,值得港人引以為傲。時移勢易,過去一年,充分暴露香港高校已拋棄了為中國而立的一個基本點和學術研究與德育教化並重的兩個方面,這是香港高校必須重拾的一點兩面。香港不可以只有居民教育,職業教育和語言教育。香港應該有國民教育,人才教育和文化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不可以缺乏文化理想,群體意識和國家觀念。否則,只會成為自覺或不自覺的騎牆派,只會沉緬於所謂民主自由,法治人權,和平理性等沒有多少含金量的空洞慨念,叉起腰站一邊,指指點點,扮中立做評判,帶著殖民教育殘留的傲慢與偏見:漢兒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實質可能是富人瞧不起窮人,城裏人瞧不起鄉下人;更不堪的,是家道中落的有錢人瞧不起白手興家的年輕人。於是,在美帝國霸權全力遏制新中國崛起的關鍵時刻,徹底暴露了香港教育的致命短版;以上述的錯位思維,被反中亂港四人幫長期以反中抗中仇中誤導至慘不忍睹。可憐人之可恨處,是香港教育界領導層,不乏這類黃皮白心,自詡國際人的人。

真正的國際人,是穩守國家立場而堅持獨立思考的人,是敬奉父母不忘祖宗的人,是學貫中西融通中外的人。我們拒絕狹獈的民族主義,堅持寬厚的大同觀念;在國際上美國以本國優先為幌子益發倒行逆施的同時,我們更應急宜猛醒,於今回頭不遲。歷史上,清華大學的校史,前身是1911年創辦的清華學堂,而清華學堂的前身則是游美學務處,這個機構實際上是清政府駐美公使梁丕旭向美國政府爭取到,以一部分庚子賠款建立起來的。當年美國是扶持匍匐在地、站也站不起來的中國人。109年倏忽過去,主客易位之勢漸成,美國180度變臉,中國換了人間。美國如今在學術界全面排華,懼怕中國留學生偷取他們的科學技術,這是種族岐視的另一極端表現。美國近年來為什麼勞師動眾,針對中國的千人計劃?美國白人至上主義的一舉一動,在新冠疫情幾近失控的關頭,給我們幡然覺悟的良機。寄語香港教育界的領導,為國育才,是「一國兩制」香港神聖的時代使命。正是:世代基因互傳遞,耕耘收穫兩不虧;古來將相本無種,道德倫理能開慧。

(文章來源點新聞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