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從內地核電發展看香港4大致命傷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0年9月15日

由於工作上的關係,有一段時間,我曾多次走訪哈爾濱、上海和成都,聯繫三家全國有名的發電機組生產商。1993年我在上海,有一次和當時的市計委主任華建敏晚飯,談閔行發電項目採購ABB機組的問題,席間突然停電,要點上一屋子的蠟燭繼續聊,印象深刻。上海當年缺電,問題實在嚴重。多年後,華上調中央,記得官至國務委員,主要從事基建和電力產業。

上世紀70年代初,內地還在文革期間,上海缺電得厲害,工廠經常被迫停工,經濟奄奄一息。火力發電,靠燒煤燒油,燃料供應緊張,鐵路運力又不夠。74年,周恩來總理當時已癌症纏身,毅然決定核電從零起步,抱病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主持召開中央專門委員會,審查批准728工程技術方案(當年是最高國家機密,項目以數字命名,後來才落實為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廠)。當年,如此重大的科技開發項目列入國家計劃屬首創,國家在科研設計和設備研製,製造廠技術改造及電站建設前期費用,還有人力資源組合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和保障,從此核電在我國開始起步。46年後的今天,中國核電迎來了大規模發展,核電事業不斷成長壯大,核電強國夢已成現實。回首細思,感概繫之。

這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典型成功案例之一。關鍵是領導要有膽識,前景要有論述,規劃要能落實,執行要有人才。

中國「核電之父」是歐陽予,我國核電事業第一代核電人。他是中國第一座核電廠,即秦山核電廠的總設計師。71年,歐陽予奉命到上海負責核電項目的技術工作,主持制定了30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工程的技術方案。在這個微薄的基礎上,3年後制定的728核電工程,耗時8年才完成科研開發、設備研製的關鍵技術和工程設計等任務,82年完成《728核電站開展工程建設的可行性報告》,經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國防科工委聯合審查,國務院批准後上馬。經過3年完成現場七通一平的前期建設,85年正式開工,91年底併網發電成功,實現我國核電技術的重大突破。這距離立項當日已時隔17年,而周總理逝世也已15年了。

當年就對核反應堆堆型的選擇,有過爭議。最初提出的熔鹽堆型方案,把握不大,還在試驗階段,離工程建設還有很大距離。壓水堆型核電站是當時國際上最成熟的堆型。在國內,有用於小型核潛艇的軍用壓水堆型實驗,可以借鑒。在第一任核潛艇總工程師彭士祿的支持下,最終確定了壓水堆方案。為了借鑒國際經驗,78年在國家建委、二機部和上海市委的組織下,安排了專家組去日本考察核電站,參觀核電設備製造廠和核堆試驗實施的全過程。79年以來,與美國、日本、德國的核電專家加強接觸,82年去美國考察,與外國承包核電工程公司簽訂諮詢合同,以降低研發難度、保證工程進度、控制工程費用。

到今天,46年匆匆過去,中國的飛躍發展,天翻地覆。核電事業的發展經驗證明,目標明確,有長期的願景,自主研究開發和借鑒國外先進技術互相結合,實事求是,有具體的規劃,有實幹的有抱負的人才,是成功的保證。據此,中國加快對核電技術的掌握,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邁向世界先進水平。秦山核電廠(728工程已成歷史名詞)到今天,已安全運行了29年。

體制改革和市場開放以來,中國核電不斷推陳出新,目前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為載體,正在進行第三代核電AP1000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如今,國家能源結構已經調整,減少火力發電,減少用煤和用油,加強水力發電的同時,也加強核能發電。為此,要增加核電裝機量,繼續建造創新改進後的第二代核電機組;提高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力爭早日實現核電升級換代(發展到第三代),目標是達到能夠自主設計和建造第三代百萬千瓦級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形成先進的、標準化的、能批量建造的,具產業規模的;務求優質、高速、安全地發展核電,出口到「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在此基礎上,國內還會不斷改進和創新、目標是開發出具有本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品牌的先進核電機組。

國家發展的規劃,特點是洞察力和長期堅持。中央領導早在23年前(1997)已決定引進AP1000先進核電技術,以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兩個核電項目為第三代核電自主化的依托工程,建設四套AP1000核電機組。通過這四套機組的設計和建設,中國引進技術吸收消化,建立起獨立自主設計建造和發展第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系列的能力。在改進、提高、創新及填補不足後,首先建造百分百國產化的第一台示範機組,然後批量生產,逐步推廣到境內外。

37年前,時維1983,鄧小平對深圳特區發出指示:深圳要辦好兩件事,一是建設核電站,二是辦好深圳大學。核電站選址在大亞灣畔。特區辦特事。香港的中華電力參股25%,原來的計劃是將所發電力的大部分售予香港。由於有境外資金參與,電站引進了法國的核島技術裝備和英國的常規島技術裝備,由外方進行建造和管理,並由美國公司提供質量保證。大亞灣核電站在1987年開工,使用壓水型反應堆技術,安裝兩台90萬千瓦發電機組,於94年2月和5月先後並網發電。大亞灣核電站建成後,在附近再建造一座新的核電站(嶺澳核電站),合併為大亞灣核電基地。嶺澳核電站更進一步,安裝4台100萬千瓦發電機組,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於97年開工,5年後逐步投入運行。二期工程於05年開工,同樣5年後逐步投入運行。廣東省內另有一座抽水蓄能電站,位於從化,安裝有8台3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它是水力發電,可為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提供配套補足。

我們看一下海峽對岸。台灣民進黨強調「廢核」,認為不要核電,是綠色的核心價值,「絕不改變」,屢屢上街遊行作秀,但又不下令馬上停止核能發電,是典型的欺人自欺,把廢核作為政治炒作的萬年議題。2014年,民進黨發動「反核大遊行」,本已完工的台灣第四核電廠(「核四」)被迫封存,重創國民黨馬英九。翌年,民進黨的「反核大遊行」再次上演,加碼提出「2025非核家園」的新口號,作為政策目標。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突然又不反核四了,因為電力供應不足,光靠火力發電(還有少部分水力發電)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民進黨一直妖魔化核能發電,誤導台灣民眾,分裂台灣社會。核能興廢,和「統獨」爭議一樣,在島內成為長期被操弄的「政治議題」,是民進黨綁架民意,贏得選舉的靈丹妙藥。他們的口號,包括「我是人,我反核」、「用愛發電」;在濫情和非理性的狂潮中,捏造民意,開動文宣的機器,背離常識和事實,搞所謂「轉型正義」,本質是長期不停頓地愚民和洗腦。「反核電」與發展綠色能源的政策理念,其實自相矛盾,是台灣經濟發展不可承受之重。發展綠色能源,滿足不了封存「核四」所造成的電力虧空,且與減碳減排(油和煤都靠進口,更是污染的源頭)的環保目標背道而馳。台灣未來極可能面臨電力嚴重短缺與價格上漲的龐大壓力。

台灣一批政客煽動人民上街遊行,操弄民粹,刻意讓核能議題政治化。他們謊言說上千遍,為自己貼上招牌,取得輿論支持,成為反核的既得利益者後,利益固化,就可以無視常識、無視科學、無視缺電和無視社會裂痕加劇的現實,一意孤行。政治空洞口號說上千萬遍,就總會有不少人盲從迷信。政治玩得過分,凡事反對,就只有破壞,沒有建設,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

反觀香港,敵對勢力一貫的把戲,就是反中抗中仇中,「民主自由」,「真普選」,「反送中」,還有近日的「三權分立」,「司法獨立」,都是他們的「神主牌」。為了糊弄市民,所謂「721事件」,「831事件」,新屋嶺事件,爆眼女事件,12瞞徒「家長」訴苦,不斷重複「釘書健」的把戲,虛假宣傳,在華麗的畫皮下之,爬滿了蟑螂和蚤子,才是魅惑民意的真相。在核電這個問題上,內地和台灣一比較,就看得到鮮明的對照。

從內地核電的發展,還可以看出香港存在着「無膽識、乏論述、難規劃、缺人才」這四大致命傷,因為這座城市大多數市民都是過客的心態,沒有家國的歸屬感和護港的意識,缺乏有能力,有膽識,有論述,懂得規劃,會用人才的領導。我們最需要冷靜理性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可惜短期內還看不到清晰的前景。愛國護港的建設派,要有長期打算,爬坡過坎,長期努力,深耕細作,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靜待黎明的到來。

 

(來源:點新聞)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