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百年建黨香港從來未缺席 港人應重新認識香江歷史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7月26日

歷史上香港和深圳一體,以前叫新安縣,早在東晉時(331年)就有寶安縣,唐肅宗時(757年)改名為東莞縣,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東莞縣一分為二,南面另設新安縣,包括今天的深圳和香港。從1842年到1898年,滿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原屬新安縣(共3076平方公里)的港九新界(共1056平方公里),脫離新安縣被英國霸佔,殖民統治長達155年。1997年,港九新界整體和平回歸祖國。

而在這155年期間,中國人為了擺脫被西方國家欺負,壓迫及奴役,前赴後繼,奮起抵抗。在這發奮圖強、致力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其實香港從未缺席,扮演着獨特的角色。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過去24年基本上未曾從文化回歸和人心回歸的角度開展教育改革,後果是主動放棄了陣地,被境內外反對勢力乘虛而入。黑暴動亂發生,港人瞿然驚醒,原來整整一代年輕人的思想意識已被洗腦,尤其是極少數的「港獨」勇武,已完全沒有國家感情,喪失民族立場。現在是時候通過課程改革和教材編寫,奪回教育界的話語權,要正確認識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上與內地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血濃於水的關係,才能夠撥亂反正,還香港近代歷史一個真相。

港人隨手拈來,可以說出很多人與事,詮釋香港和內地在近代史上的互動。例如張靜江,他是襄助孫中山從事國民革命的元勳之一,他在民國初年曾任國民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及浙江省主席等要職,張靜江從事中法之間的貨運貿易,利用在香港轉口的便利,是十分成功的商人,他支持孫中山革命,從1905年到1911年,期間孫中山需要金錢資助時,打電報給張,按abcde密碼排序,a字要1萬b字要2萬,如此類推,用於購買物資,經香港往內地輸送。

張靜江23歲時(1900年,當年八國聯軍攻陷京津)和好友李石曾隨清朝駐法大臣孫寶琦,乘法國郵輪安南號赴法,李石曾學農,研究大豆;張靜江習商,研究貿易。3年後張靜江回國,興辦通運公司,來往中法之間,生意興隆,張李兩人和吳稚暉及蔡元培在巴黎開辦世界社,出版世界畫報及新世紀周刊,鼓吹革命,提倡教育,注重科學和實業救國,號稱四大元老。張靜江遷居巴黎期間,孫中山每次到訪都住在張家,張後來更遠赴紐約開辦通運公司,他的子女全部接受國際教育,張家的三小姐叫張芸英,小學在法國,中學在美國,1924年她從美國返上海經香港轉廣州,年僅20歲。當年孫中山、宋慶齡、蔣介石和陳潔如(19歲)都在廣州,多有往來,十分熱鬧。周恩來當時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26歲),蔣介石是黃埔軍校校長(37歲),當年宋子文剛從美國留學返國,出任孫大元帥府秘書,他邂逅張芸英,驚為天人,對她十分傾倒,展開追求,但張芸英不為所動,最後宋慶齡勸小弟:「小姐不喜歡,不可強求」,宋子文方才作罷。

張芸英後來回到上海(1927年),重遇回國時在船上結識的陳壽蔭,陳是波士頓大學畢業生,習工程,翩翩少年,在船上與張芸英朝夕見面,當時雙方已情愫暗生,印象甚深。劇情就像錢鍾書「圍城」的翻版。張芸英下嫁陳壽蔭,同年蔣介石和宋美齡亦在上海結婚。

張靜江是民國的元老,出任國民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監察委員,德高望重。陳潔如和張靜江的續弦朱逸民是閨蜜,同在蔡元培創辦的愛國女子學校讀書,當年陳潔如怎樣結識蔣介石,蔣怎樣央請張靜江說媒,怎樣走伯母路線,最終蔣陳結婚並由張靜江做主婚人,以至其後蔣介石狂追宋美齡,騙陳潔如去美國並由張芸英兩位妹妹名義上是陪同,實際上是押送,張靜江為何對蔣的反共立場有意見最終決定赴紐約定居終老(1950年逝世),本人於年少時聽家裏長輩娓娓道來,印象深刻。在國民革命(1911),中共建黨(1921),國共合作北伐軍閥(1924),以至國共分裂,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1927)後國共之間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明裏暗裏的鬥爭中,無一不和香港有關連,都有香港的參與和角色,於共產黨歷盡艱辛每一步的成功,香港都起着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建設性作用。

張靜江家的四小姐張荔英,嫁陳友仁為續弦。陳友仁曾任廣州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其子陳丕士是大律師,1950年在香港為中航及央航飛機事件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當年港英政府交涉歸還71架飛機,纏訟多年。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前,有人建議轟炸北平,建築學家梁思成(梁啟超之子)通過北平市長何思源加以阻止,幸保古都不蒙塵。國民黨特務暗殺親共的何思源,誤中副車,何的小女慘被炸死,何思源夫人是法國籍,和張芸英十分友好,彼此之間用法文溝通。張芸英教她的大女兒何魯麗習鋼琴,何魯麗曾經出任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現年87歲仍健在。百年往事,並不如煙。

1960年,周恩來得知陳潔如早已回國,在上海。當年基於統一台灣的統戰考慮,周趁赴上海開會之便,約陳潔如會面,36年後重遇,人民江山,換了人間,周恩來答應安排陳潔如遷居香港。周又邀請她北上,一同坐火車抵北京,下榻和平賓館,周恩來更親自前往張芸英住處拜訪。統戰部長徐冰宴請陳潔如時,周恩來、廖承志及張芸英均有出席作陪。出於統戰需要,周恩來安排陳潔如南下香港,是希望藉此聯繫到蔣介石,當年曹聚仁扮演過掮客角色。

1970年,張芸英的兩個兒子,陳平和陳鵬下放到農村,張芸英住處發生問題,於是寫信給國家副主席宋慶齡,請她幫忙分配住房。宋慶齡通過周恩來安排房管局替張芸英安頓生活並代她付房租,宋和張從此恢復書信往來不斷,彼此之間用英文書寫,上款是 Susanne 下款是 Rosalinde,分別是張和宋的英文名。其後張芸英的兒子陳鵬遷到香港(1979年),張靜江家另有好幾個兒孫輩亦長期在香港居住。張芸英的丈夫陳壽蔭(張陳1946年離婚)戰後來到香港,曾出任太古公司秘書。

以上表面看來是一些歷史人物的軼事,好像無足輕重。細思之,其實處處都反映香港在中國過去181年來曲折迂迴砥礪前行的過程中,起着獨特的「南風一扇窗」作用。香港是中國通往國際的重要渡口,此所以「一國兩制」是中央在其建國方略中一個堅定不移的長期政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發揮不同的歷史作用。過去24年來,特區政府對文化回歸和人心回歸無知無覺,平白犧牲了整整一代香港人,立場迷失,情懷無寄,十分可惜,港人希望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其實1949年後的香港,發揮的歷史作用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全方位,特區政府高層領導對於怎樣充分配合中央的戰略意圖,原本應該有的高度政治覺悟未見。今時今日,港人應該及時補回珍貴的歷史一課,否則與內地的建設發展只會更加落後,漸行漸遠,再難跟上。這不是危言聳聽。

在大國抗衡的新時代,儘管風雲變幻,但大格局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資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硬核競爭,是公有制引領還是私有制盤剝的競爭,是人類前途命運,前進道路和方向的抉擇。香港何幸,在這新時代有其獨特的角色可以扮演,如果不從這個深層次的角度去理解和發揮香港的「一國兩制」,那就十分令港人感到扼腕遺憾。

總而言之,於香港不足200年的近代歷史,港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話語權,要講好自己的故事。如今時移世易,在國民教育方面,特別在課程發展和教材設計兩個重要範疇,一定要重新鋪排。下屆特區政府估計將會有徹底安排,改弦易轍,殖民地奴化教育那一套有毒,一定要推倒重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