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1.2.50合論
讀書雜談(之四)
王懷雪
大學資深政治學者
2017年8月11日

以前談過,除了在舊書店以及街邊書攤買書之外,大會堂圖書館是我常去的地方。大約在中一的時候,不知怎樣,我找到了一套一九三五年良友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一套十冊;其中一、二兩冊選登了有關新文化運動發展初期的文學理論部份,包括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以及陳獨秀的「文學革論」,另外還有其他著名人物如錢玄同、劉復、吳虞及林琴南寫的激辯文章。從此燃起了我對白話文運動以至五四運動的興趣。

 

除了理論部份外,還有散文一冊,散文二冊;小說一冊及小說二冊等。因此,我也認識了俞平、冰心、朱自清、郭沫若及郁逹夫等作家。這些作者在當時的中一至中五的中文課程內,都會碰到的。不過,後來對於我個人影響最大的,還是胡適及魯迅。胡適的文字簡單,清通順暢,是論述文章的楷模,他從美國輸入的個體主義(實騐主義) 及自由思想也在我心中留下了種子。魯迅則相反,文字深沉、寓意深刻而隱晦,他的著作其實並不適合年輕學子的閱讀。在少年時代,他們倆人留給我的總體影響是對於傳統中國文化的質疑。

 

與此同時,另一類的書籍也引起了我的興趣:就是天文學。天文學是探索宇宙星球起源及演變的學問。在六十年代,港九新界還未發展起來,抬頭仰望,就可以看見星光點點,如果走到郊野,那更是滿天星斗了。記得中三那年,和幾個同學背著營具,到西貢大浪灣露營,住了兩夜,晚上仰臥沙灘欣賞神秘的星空,飄想星球的來源及人生的意義,令我至今難忘。

 

由於逐漸傾向文學及哲學,在中四選修的時候,我選了文科,放棄了理科,逐漸對天文學的興趣也疏離了。不過,至今我對宇宙起源的問題仍深感興趣。多年來(合起來超過二十年)我都訂閱了「國家地理」雜誌,如載有宇宙起源的文章,我一定閱讀。現在天文學界大致上肯定一百三十億年前的「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並探測到宇宙仍在膨脹;換言之,宇宙仍然向外伸展,至於宇宙有没有邊界,仍是一個迷。

 

我常常覺得,天文學是最接近「創造者」(Creator)的學問。之宏遠以及星空之奧炒,很容易就迫出一個「創造者」或上帝(天主)的存在;事實上,這也是中世紀以來,西方流行的證明上帝存在的重要論證之一,這個論證叫argument from design,就是從一些東西的存在,推演其源流,再沿線上朔,直至一個終極存在。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B.Russell)在一篇Why I am not a Christian的文章,曾經批評這個論證; 他認為,這個論證最終會引至「無窮後退」(infinite regress);不過,羅素本人也承認他自己只是一個「不可知論者」(Agnostic),他並非否定上帝的存在。他只是不知道上帝存在或不存在而已。

 

現在看來,羅素的確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他只是「終止判斷」(suspension of judgement)而已。由宇宙奇妙推演出一個「創造者」無疑是一個信仰; 不過,相信上帝不存在與相信上帝存在,兩者同樣是信仰,但是從argument from design的論證來看,推出上帝是存的,比起上帝不存在更加堅實及符合人性。自從我十年前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後,我仍然相信這個論證是「知性」上證明上帝存在的重要論證。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