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炒日本量化寬鬆概念

 

陳增濤

2013514

日本政局新舊更替,安倍晉三捲土重來。二零零六年做了一任短命的首相後臥薪嘗膽,這次重握政權有備而來,力圖強力重整日本自上世紀九零年以來的經濟增長困境,效果仍有待歷史見證,不過至少從短期的環球金融市場的走勢,日元匯率迅速貶值。在短短的五六個月時間內,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八十日元跌破今天的一百零一日元,達百分之二十五在匯率世界可說是飛快的變化。而另一方面,日經指數也從五年來一直在八九千點間震蕩的地位,至今年年初穩步上揚,到今天已達一萬五千點,上升幅度在半年內達百分之五十多,可說是金融市場少有的波瀾壯觀。尤其是對於借入日元買入日經指數的投機,更是賺到盤滿缽滿, 滿面春風。

其實量化寬鬆這玩意並非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所創。早在這世紀初,日本央行就開始用量化寬鬆和零利率來緩和日本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房地産泡沫的破滅。但這名稱得到廣泛使用,卻是伯南克的功勞。美聯儲印鈔的力度大得多,用美元購買債券市場流通的按揭抵押債券和國庫券(見“沈醉不知歸路”),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價碼量化,建立市場對量化寬鬆的預期信心。比起早期日本量化的小打小鬧,自然是兩者不可相提並論。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雖然效果見仁見智,但是有一點就是反對者也要承認,就是在二零零八年華爾街金融風暴以來,美國得以稱霸全球的金融行業在量化寬鬆的環境之下得以喘息。回顧歷史做事後諸葛亮,華爾街高科技股市泡沫在二零零零年爆破,美聯儲把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 Rate)從六厘降到幾乎零,啓動了歐元兌換美元的大牛市。由於歐元和美元利差效果,經濟活力一直無法和美國比較的歐洲就是在主權債務纏身的情況下,相對於這世紀初一歐元只兌換不到一美元,今天依然處於一歐元兌換一美元三十仙,這和利差與對於量化預期不無關聯。

今天安倍晉三葫蘆依樣,跟隨美聯儲動用無限量的量化以達到通脹達到百分之二,是力圖粉碎市場對日本經濟通縮的預期。其實在二零零八年華爾街金融風暴時日元匯率處於一美元兌換一百一十日元,今天日元跌到一美元一百日元,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此消彼長,只不過是內外環境的變動,誰印鈔票更積極,那個國家央行的利率低,金融市場就二十四小時不停的忙於在期間套利和興風作浪價碼做空。如果說美日平衡要回復到這世紀初的價位,豈不是日元兌換美元的下跌空間依然不少?如果歐洲央行不是光出口術而是實實在在的也要像美聯儲和日本央行一樣確定量化寬鬆目標和調低利率,難道歐元匯率不會打回原形,和美元兌換一比一?

不過日經指數最近的急劇攀升值得小心對待。不像匯率更受宏觀經濟政策環境的左右,任何的股市在資金的推動下飆升過速,做空的力量會在無形間形成,在轉瞬間會出現急劇的調整。日元的貶值中期來說是否對日本基礎産業産生利潤的改善和競爭力,非短期可以肯定。如果日經指數出現回調,何不顯示炒家本色,大膽短線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