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經濟增長中

 

陳增濤

2013815

最近媒體報道不少有關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消息,消息混雜頗有令人找不到北的感覺。既然是大陸資金,香港的鳳凰衛視的精彩報道和分析,對於中國經濟資料的來源和觀點有近水樓臺先得月之優點,是解讀中國經濟的首選。

有鑒於最近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劇增,鳳凰衛視特別訪問投行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向他求經。我一直對於中國大陸經濟資料有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對於人云亦云的經濟資料更是自覺慚愧經常糊塗的看不懂。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陶冬也覺得中國的經濟資料的可信性不高,覺得中國經濟的好壞可能最好的指標是社會的穩定性和就業的穩定性。但社會的穩定如何量化呢?就業的穩定如何衡量呢?光是從近期的官方經濟指數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而滙豐産家價格指數(PPI)多季來一直不振。令人覺得難以理解的是中國GDP的增長指數雖然有所下滑,卻依然保持在高位的7.5%運轉,而沿海的工業城市尤其是深圳等依然處於民工荒的環境,農民工工資大幅上升。同時,上海鋼材交易市場基本停頓,作爲拉動中國經濟的作爲基礎設施原材料的鋼材價格回落到十八年前的價位。到底中國經濟是如何運作的?鳳凰衛視也訪問了上海財經名嘴葉檀女士。作爲新聞界財經知名人物,葉檀女士更具有感性的魅力。除了覺得當今中國經濟增長百分之七可以接受外,中國經濟的放緩引起了大面積的停産,國務院必須不惜犧牲儘快出臺刺激經濟方案以保持經濟的可接受的增長速度。相對於陶冬來說經濟運轉是有週期性的,故經濟的週期性下滑是經濟運轉的一個常態有不同的解讀。

曾經在大摩任職的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覺得中國經濟資料只有參考價值,反而更應對實在的經濟資料有更加清晰的把握和瞭解,增加資料爲政策的制定的可信性,也質疑政府這隻有形的手對干預實體經濟的效率到底有多高。 自二零零八年以來,中國地方政府的負債增加了一倍,幾達GDP的百分之三十,是一個驚人數位。如果加上中央政府的負債占GDP的百分之十五,整個主權債務還不到GDP的百分之五十,更且不是像許多國家,中國主權債務是以人民幣爲單位,並沒有匯率風險, 暫時依然在可控範圍。另一方面,國務院在美國汽車城底特律(Detroit)宣佈破産的衝擊下也急忙給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摸底。習近平也承認的,中國GDP的質量急待改善和水分太多,由政府推動的GDP增長的債務將來如何清還和債務佔有水分的GDP的比例是否有任何的意義,相信只有將來有一天債務危機爆發才會水落石出。不過不同於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富有連帶性,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只不過是局部性的,大面積的牽連不太可能。中央政府通過印鈔大可順利解決危機的爆發,只不過可能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將因爲人民幣的貶值而受到阻難。

一方面民工荒依然存在,一方面暑假即將完畢,高達七百萬的高校畢業生浩浩蕩蕩的加入原本工資就低的難以接受的大學生就業大軍。在經濟資料如斯紛亂的面前,作爲剛接過十年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南海新班子是否還能夠坐得住呢?上個月銀行間同行隔夜拆息的暴漲挑動了迷失在紛亂經濟資料中的民間、投行和新聞界的經濟評論員。 紛亂的中國社會穩定嗎?一個對快速增長經濟充滿憧憬的年輕一代會,在現實面前會百川彙海似的發出像火山似的咆哮嗎?李克強總理可能從來就沒有好像投行巴克萊(Barclay Capital)經濟學家所預測的推出“李克強經濟學”。 一直由政府這隻有形的手所推動的,並非好像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所說的“微刺激”的經濟刺激方案正悄悄的再次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吧?

是否暫時又忘記了地方債務飆升,忘記了習近平自己所擔憂的因貧富懸殊所引起的社會問題,至少也忘記官員貪腐所産生的政權蟲生危機吧?在如此紛亂的經濟大烘爐中,難怪經常有人看空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不要罵他烏鴉嘴,當他魏征再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