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助 推 經 濟 及 波 幅

 

卓凌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05年02月25日

 

 

相信不少人之印象是,經濟己成熟的體系會少些波幅,因人口多較成長,且整體累積了可觀的資產及財富,可變得保守,不輕易亦不欲冒高風險,經濟循環由過往之高波幅短週期,漸變成低波幅長週期。這看法有其道理,但近年一些較成熟之經濟體系亦顯現高增長兼/或高波幅,如美洲部份房地產市場,或許須從另些角度探討這現象。以下是部份猜測,望對讀者有用:

 

(一)  已發展成熟之經濟體系加了「新力軍」=這可以是某年輕一輩,及或一些外來投資人士及群體,取代或補充了一些退出的資金,這尤以一些有著國際投資機構垂注之經濟體系及城市更為明顯。這等外來投資資金可以來得多且快,也可以隨時大量退出市場,經濟及市場之波幅比原本較大似免不了,是好是壞見仁見智。

 

(二)  已發展成熟之經濟體系裡的(原有年長)投資人士沒有「學乖」=即依然繼續熱剌地投資(投機),若以曾經有過損手之經歷也被忘記,且亦像沒有多大考慮自身年長了而須修正部份投資風險相對回報比率之問題,從好之角度看就是這經濟及市場朝氣勃勃,從較負面角度看就是這市場有著不少「羊」,以供一些國際投資者或莊家佔其便宜,然而願賭服輸。

 

(三)  減稅收之趨勢有助鼓勵多些私人投資=全球化現象之一就是不少國家或經濟體系也須作出一些吸引或保留資金及人才之政策和措施,包括盡量減輕稅收,而少收了之稅多意味私人資金多了,且須尋找出路。這不但令整體可作投資資金變大,更一時間可令市場出現較大增長,波動波幅便可能高了,尤其是當資金出路(投資選擇)有限時。

 

(四)  已發展成熟之經濟體系有著較豐富及快捷之市場資訊散播系統=這裡涉及資訊多而快的兩面本質,一方面多資訊可令市場參與人士快速地作出適當之決定,另一方面則可令市場投資參與人士無所適從,繼而作出未必是合適的抉擇,因資訊多意味同時存著不同甚至互相矛盾之意見及數據。關鍵是該市場參與人士有否脗合之分析能力及市場「定力」,若有,問題不大,市場自然快速找到平衡,若不,市場波幅免不了,因市場人士會較容易有意無意地被推向某方向,不是過高(泡沫出現)便是過低(衰退出現)。

 

(五) 「人比人」文化=經濟及市場波幅較大之體系或城市多以經濟及財經掛帥,收入多少是的著眼點之一,而顯現賺錢能力高低方法之一便是透過昂貴之衣食住行表達出來,繼而社會便自然產生一種人比人文化(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隔鄰有著名車,自家便也要購買一部(或更好的),無論是用得著與否。簡單而言,這亦涉及「面子」之問題,而這心態的確又是推動人們向上動力之一,努力賺錢亦帶旺整體經濟。然而,市場波幅必比不那麼人比人之體系大,當然,榮耀感以一動力計也可推使發展中經濟向上去。

 

總括而言,某經濟或市場體系波幅多少因個別情況而有所異同,包括觀察其經濟財經政策,社會風氣,人之年齡入息分佈,以及文化等因素而定,若一場均等,較年輕仍在發展階段之經濟體系應有多些波幅,風險因而大些。此外,相信近年之低利率亦助推高波幅。

 

鍾維傑、卓凌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contact@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