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城市可助環保

 

鍾維傑

卓淩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0年3月6日

 

相信很少人會將密集之城市和環保一起聯想,相反不密集之低密度城市才令人覺得「青綠」,而青草茂盛綠樹多又倍感環保,這亦解析為甚麼環保標誌皆以青緣色和樹木為主

 

近年香港城市建設加入了低密度以及環保概念,如半山區地積比率受限,新推出地段可有更嚴格的高度限制,又或建築設計上多了省能源等之措施。再者,加上屏封樓之惡譽,不難明白公眾對高度密集之厭棄,和對低密度之好感。

 

然而,上述可能包函着一些錯覺,即低密度等同環保之錯覺,推論如下:

 

)  假設香港所有家庭均住獨立平房(detached houses),單是住宅地段便要佔去全港約三分二土地面積 = 上述假設平均每地段 25英呎濶乘以 150英呎深(以北美洲水平絕對不寬敞),家庭數目近2,100,000,且未計所需道路面積等,更沒有預算其他用途的物業。當然現實是沒有全市住宅皆為獨立平房的例子,但這誇大之計算顯示城市密度高低對土地能否保持着「較大自然#」百分比是甚關鍵。

 

簡單而言,假設其他因素如人口均等,密度越高所需「建設用地」便越少,要保留大自然也容易些,相反密度越低所需用地便越多,大自然則可少些。

 

)  密集城市可有更齊全之公共交通系統,有機會令公眾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 而公眾選擇採用公共交通工具也不單為省錢省汽油,更因其比自己架車方便。以香港為例,大約只有五分之一家庭有私家車,除「養車難」外,公共交通工具系統齊全亦是原因。

 

此外,這不單本港如是,美國亦一樣,如密集之紐約市*平均每家庭擁有少於一部車,但其他不密集之美國城市裡,每家庭擁有三部車屬平常。試問哪個城市其實環保些呢?又或哪個家庭對環保有助呢?

 

)  純以城市人口密度計,香港高但非極高 = 本港有近1,100平方公里(km2),以7,000,000人口計算,大約6,400人一平方公里,當然不算低,但和不少密度高城市相比,屬小巫見大巫,起碼隣近之澳門就以數萬人一平方公里見稱,有興趣之讀者可參閱這網頁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ities_proper_by_population_density

 

) 若密度低同時出現(導致)較大面積住房單位,每單位便會用多了資源 = 包括建築材料、能源或日後維修管理等。舉例說,紐約市平均每家庭只住一千平方呎住宅,而其他不那麽密集之美國城市住房隨時以二三千平方呎計,若一切均等,哪個住房可用少些建築物料、能源、維修等?

 

密度低本身未必令較大面積單位出現,但以本港情況而言,低密度有助增加地段之「豪氣」,而這須較大面積單位才能襯托出來

 

城市密度高低不只是住得舒適或環保節能之考慮,亦影響土地價格之分布,亦即財富之分配,或許日後再書。

 

#註一:「較大自然」可包括青山、樹林、農田或郊野公園等。

 

*註二:詳情可参巧Tim Harford所著之The Logic of Life, 2008年版,第191頁。

 

註三:根據一個研究報導,香港建築用地由1973年之六十平方公里增至2004年之二百零八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每年增加近五平方公里 [http://spie.org/x648.html?product_id=712956] 。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