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令分析無效?

 

 

鍾維傑

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2年10月6日

 

近期與朋友及行家相聚時,香港樓市必屬話題之一,而當中有人不約而同的說現今分析沒有用,因全球的量化寬鬆金融手段改變了遊戲狀況,即以往用來計數之假設 (assumptions) 已不管用。

沒有錯,自從步入21世紀後,全球資金量的確暴漲,尤其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如何暴漲?可參考這網頁裡有關各中央銀行的圖表:http://www.ritholtz.com/blog/2012/01/living-in-a-qe-world/

但說分析沒用則筆者並不完全同意,只是難度高了,不可懶惰將以前數據和假設照板煮碗地重復,當然筆者這樣說亦可能有做個行維護個行的傾向。

若純著眼QE,其基本性質就是由政策機關 (如中央銀行等) 自行增發資金,而這動作由金本位漸被放棄後已進行了數十年,只是增多少及快慢的分別,而近五年則既多又快。

至於在這情況下可如何分析,則涉及分析的用處:

A) 找出哪些是有關的影響因素,哪些不是 = 舉例說,假設種植橙和種植梨都需要相同的陽光及雨水量,即若有充足的陽光及雨水,種橙及種梨都可豐收,若不足夠,橙及梨均失收。將橙及梨於不同時期之收獲多少比較,會發現其走勢甚一致,齊升齊降,繼而會有人「直覺」地認為只要見到橙豐收,便可斷定梨也一樣,而一般情形下亦可說得過去。

然而,倘若農人該年只種橙不種梨,這時直覺便導致大錯,靠直覺判斷的也只有themselves to blame,因為應看的是陽光及雨水量,以及留意農人在種甚麼。

筆者覺得香港股市和樓市是橙及梨的碰巧關係,而非因果關係。

B) 在有關的影響因素裡,找出較關鍵的 = 例如近年不少人認為供應缺乏是香港住宅價格升幅的主因,但筆者不敢苟同,不是與供應無關,只是資金量更有影響力。讀者不防自問:倘若全球無QE,會見今天價格甚至需求嗎?

C) 估算風險 = 無論以住宅價格相比收入,又或7至30年的價格走勢計算,現價位是偏高,但偏高不等於即爆,這些程式更非用來預測,而是測度風險,繼而衡量回報相比風險率,看看是否值得博。

據此,認為個市沒有泡沫的可不必因這些見解而動氣,因根本和未來無關,你們可繼續安心投資。

D) 估未來 = 或許別的行家有必勝投機方程式,但筆者沒有,而預測只是分析功能之一,非全部。香港受國內、美國以至本地的經濟循環影響,而三者不完全同步,而力度則漸以國內的為大。理論上本地現今之市況有機會持續一至十年,但直覺相信較短的,因越受QE影響的經濟,波動似越大,即很難見十年「平穩」增長。

香港樓市成也QE,敗亦QE。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