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越波動,置業率越低

 

鍾維傑

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3年3月16日

 

近期看了一些房地產學術報告,以美國市場為主,如以下兩份,當中有些觀點值得提及:

http://cep.lse.ac.uk/seminarpapers/27-01-12-JH.pdf

https://www.ecb.int/events/pdf/conferences/mar_net/Gelain_Lansing_Mendicino-2012-10-23.pdf

A) 凡是樓價較高的市場,其地價佔總成本亦較建築費用多 = 且價格波幅亦相對大,而技術上價格波幅越大表示風險越高。

大致上,香港私人住宅市場符合上述情況,例如一萬港元一尺樓面面積,當中建築費只佔百分之二三十左右。此外若以近三年之中原指數計算,雖整體波幅不算很大,但又不比股票的低,不能用「平穩增長」來形容。

B) 價格波幅越大,貸款相對市值比例 (Loan to Value Ratio) 越低 = 且置業率也傾細,做業主的不多。

研究報告認為價格波幅影響着貸款比例,例如價格波幅大,風險便顯得高,銀行因而不願借出太多。此外研究發現樓價是主導着置業率的主要因素,價高就更多人買不起,well,that’s obvious, isn’t it?

香港整體貸款比例不高,近半住宅是沒有按揭的,有的亦通常不多過價值之一半,加上近年設下貸款比例上限,比例低一點都不為奇。再者,近年不少國內買家亦不需要在港借貸。

至於置業率有五六成並不算小,雖部份屬政府資助性質的置業 (居屋、夾屋等),扣除後置業率就會少了些,而美國沒那麼多資助性質的置業。

大致上,香港亦有類同現象。

C) 反過來看,若要置業率高 = 不但價格要相對低,價格波幅要更細,繼而令貸款比例高些,令業主有如某財務公司廣告所說的「易借易還」。

香港會有這情況出現嗎?短期不會,長遠亦不太樂觀,例如到價格真的大幅下降時,價格波幅便更高,就算銀行願借,你亦未必夠膽買。不信?看看二○○三年沙士時有幾多人入市。

再者,一個相對細而成熟的經濟與一個大許多而仍在發展之經濟走在一起,多是前者較受後者影響,而發展中的經濟通常會波動些。

D) 要減少市場波動及風險,將貸款比例和貸款申請人之收入掛勾最有效 = 而不是着眼貸款和樓價比例,又或改動利率等。大致而言,這方面本地能做的已做了,而利率根本話不了事。

然而,當局以至公眾好像早已有「置業率要高」之共識,有說會令社會穩定,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