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凌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040806

 

 

筆者在美加生活時看過一個電視喜劇名叫TheGoldenGirls,大意可翻譯為「女耆英一族」,故事圍繞著幾個已屆古稀之齡的女士一起共住一屋,繼而誘發出各樣嬉笑場面。故事裡的數個主角年紀雖加起來有數百年之多,但仍然活力充沛,閒來唱歌跳舞,甚至約會年紀相約男士。講了這麼多,並非討論電視製作及劇本,而是本港女比男多,因此聯想到這情境會否在本地出現,或許可從以下角度探討及猜度:

 

(甲)女比男多=根據一些公開報導及資料,本港大約有數十萬適婚年齡之女士沒有結婚,而未來數十年,這比例還會增加,意味將來會有批人數不少兼獨身(不一定獨居)之女耆英。這批女士部份現時或許與家人同住,另些則獨居,後者因現年輕兼身體仍壯,獨住亦非大問題。但到了某年紀,小毛病多少會有些,已往有家人同住的可變得孤單,倘若遇上情況相近又「合得來」之朋友,結伴共住未失為一個可提供「互相照顧」的方案,且醫學界亦像認同孤獨的人其健康比其他人要差些。

 

(乙)女比男長壽=無論已婚或否,女士比男士長命是差不多四海皆準之事實,不信可向人壽保險公司查問投保費,同年同狀況之男士需付更大保金。這意味就算現時已婚甚至有兒女之女士,老來擁有相當機會變成單身。

 

(丙) 女比男強=這裡「強」非指體格,一般仍是男的較壯大,而是指「腦袋」,現象之一如各大、中、小學府裡女的比例皆大了些,據聞有些甚至是純以學業成績計,收女生比男生還多,亦意味學歷好職位高之女士可越來越多,而這本身又意味相當部份之職業女性未必容易找到「對秤」之男士來談婚論嫁,假設社會包括女士男士,仍然傾向覺得男的總要比女的優越些為好。有趣的是,國內雖在男女比例上和本港剛巧相反,即男比女多,理應女士欲找伴侶不難,但從國內一些有關報導看又似乎不是,尤以現代國內一輩有好學歷職業之女士,只得數量多而不對等的男士可能亦於事無補。

 

(丁)人口老化=現時女士平均約有八十二歲,男的約七十七左右,就算沒有男女比例不均,沒有女比男強現象,單是老化亦意味針對耆英長者服務之需求日俱增長,只是個人而言多少而已。身體稍欠者,需要多些醫療甚至醫院服務,較健康的可居一般住宅,怕孤單的可入住護老院,或自組姊妹屋。後者慨念其實並不新穎,以前一些做家庭女工的,退休後也預定和一些合得來之女工「供屋會」,只是現時之單身女士較有學識,共住或許是為有伴而非純經濟考慮。

 

(戊)婚姻觀改變=舊時代之「嫁娶」有一定實質意義,被人家娶了回來的女士(「嫁」了後),回娘家也需要夫家允許,有懷疑者可看一些以民初為背景的粵語長片,相信現今女士們普遍「採你都傻」。再者,由於各種社會變化,包括現今女士經濟上較獨立,不少在現時高失業情況下更是家庭重要收入支柱,遲婚/不婚/離婚較以往增加,「嫁不出去」之社會壓力(目光)不是沒有,而是沒像從前重。

 

總括來就,女士之人數較多,較長壽,學歷日增等現象,以及社會年長之事實,一些姊妹屋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可漸出現,房地產發展商或許可考慮研究一下這市段之投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