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走出去」者:美國地產未跌完

 

鍾維傑

卓淩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09年8月15日

 

近期有報導說不少國內投資者及企業「走出去」到美國購買物業,這不足為奇,尤以當部份城市如三藩市和邁亞米等,已累積相當之價格跌幅。

 

再者,相對國內一些住宅市場之價格升幅,美國的下調便顯得比前平宜,若「現兜兜」(用現金)買更可能令賣價再低些。

 

然而,雖整體美國房地產市場現階段像「有瞄頭」,但相信宏觀來說並非最佳入市時刻,部份理據如下:

 

)    資訊來源 = 主要是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房地產研究所網站搜集,年期由1994年第1季至今年第1季,指數是用實質交易計算的,且包括多户(出租)住宅(apartment)、寫字樓(office)、商鋪(retail)和工業物業(industrial)市段 [http://web.mit.edu/cre/research/credl/tbi.html]。此外,亦用www.wolframalpha.com 之「答案引擎」(answer engine)協助找尋經濟資料。

 

)    價格跌勢未完 = 若以1994年第1季為100指數,2007年高峯時多户住宅及寫字樓約300,工業280左右,而商鋪只有約220。現今多户住宅和寫字樓約230,工業與商鋪則是180左右 。以高峯至今之跌幅計,工業下調最勁,有36%,多户住宅23%,寫字樓亦約23%,商鋪則18% [見圖一]。

 

 

)    美國名義(nominal)生產總值GDP = 由1994年之七萬億升至今估計的十四萬億,即升了一倍,若假設資產價格也應相約,便表示多户住宅及寫字樓之230指數仍高了些,只有工業與商鋪之180較為合理。當然,上述方法甚粗畧。再者,價格環節亦非唯一要點,況且GDP本身亦可下調。

 

)    四大市段均只跌到高波幅點左右 = 這裡利用各市段期內之價格指數計出其標準差和平均值,便可估算其高和低波幅點,發現各市段只下調至高波幅點上上下下,未觸到平均值 [見圖二至五]。要注意沒有定律說下調必遇平均值或甚至再低之低波幅點,只是確有時會出現,如香港1997年至2003年期間。

 

那麼是否勸告要現階段入美國房市?非也,若遇到比一般平均「筍」之物業,而大筆資金又未動用,不防考慮購入少許,因美國印錢之影響難料,或許真的可避更大資產價格跌幅而直入通漲。

下次續談哪個市段較穩定,哪個危險些。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