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海防禦

李耀偉

2013年12月14日

 

日本反對中國在東海上空設立防空識別區的鬧劇聲音漸降,大概以韓國擴大已有的識別區作句號。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中國已經作好執行自己政策的決心,有空便前來接受中方的查證吧。

 

防空識別區並不是領空,一國的空軍是不能在識別區內阻擾他國飛行器航行的,否則是違反了國際法。但一國的領空權限於陸上空及12海里領海線內海域上空。在現代科技下,若等到不友好飛機前臨自己領空才作反應,已是太禮貌的表現了。所以,雖然出了上述那12海里的界線,無論是200海里內的專屬經濟區還毗連區,大陸架海域,都不屬於完全主權區域,各國為了保安理由還是設立防空識別區來擴大自己的防護縱深,好讓自己有更多一點時間作準備。

 

不要以為擴大了防空識別區便萬無一失,以現代軍事科技來說,這個區祇能對付投射能力有限的小國。大國的進攻導彈已經進入防區外出發的年代了!就如AGM-158新型防區外空地導彈有一句未打如S-300,S-400及愛國者較舊形號的有效射程都要遠。再加上掛載此AGM-158空地導彈的X-47B隠形無人機,其航程超過4000公里,即中國沿海目標是面向4500公里以外出現的威脅!所以面臨這些防區外投射,俄羅斯才有發展S-500,S-600等更遠射程防空導彈的需要。還好,中國也有自己的必殺技,那就是以轟6K戰略轟炸機及歼十一掛載,彈長七米射程也遠400公里的「鷹擊12」空地導彈。

 

面對美國的真正威脅,那個東海防空識別區不過是唬嚇小日本的一道花招。美國的海空一體戰略是以航母群為中心的大洋海空軍,如上所述,當真正戰爭出現時,這些航母決定不會有如和平時期般前臨對方海域大搖大擺地現身眾人眼前,來襲的只會是在航母升降的戰機及導彈,所以若要防禦這些遠方來客,絕不能故步自封,把自己的防守力量結集在沿海,或目光集中在防空識別區便能安寢。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海軍現代進程,當時提出的口號是〝近海防禦〞。而在這之前那個一窮二白年代,中國的海防祇能稱為〝近岸防禦〞。八十年代的〝近海防禦〞戰略構想,意味着要將一支海岸型艦隊轉變為一支用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地區性海上力量。這個過程在過去30年內,人民海軍是實現了。隨着中華神盾的大量建造及岸基海航兵的建設,一個核心控制區域距海岸線200海里的近海已得到保障。新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所函蓋範圍大致就在這個區域的上空。這個近海區域亦大致相當於西方世界所指的第一島鏈。

 

但如文初所述,新軍事革命使得海戰形式發生了重大變革,隨着遠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及隱形戰機的普及,僅僅在200海里內組織防線是相當落後和保守的概念。所以,當俄羅斯海軍退回近岸,美國人又派來瀕岸快速艦的同時,中國海軍反其道而行,一往無前,走向遠洋,和中國經濟力量并駕齊驅,實現跑出去戰略。在此情況下,〝遠海防禦〞的構想應運而生。當今之世,祇有中美兩個超級大國同時執行這個戰略思想。

 

目前,〝戰術戰斧〞巡航導彈的最大射程已達1600千米,未來可能出現射程更遠的改進型亞音速巡航導彈,載具可以是大洋驅遂艦,戰略潛艇,及能在戰區外投射的遠種轟炸機。面對這些威脅,中國海軍便得將戰略前沿向東推,構建一個距離中國本土2000公里的西太平洋防區了。而這個海上防區正正就是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的西太平洋。故此,日本也襯中韓劃出防空識別區同時,把該國東南那個人煙稀少的小笠原群島上空擴大了識別區,目的就是針對中國海空軍活動。

 

自然在這廣闊遠海防區中,未來中國海軍自建的航空母艦群將擔當十分重要的任務角色。但美國的戰略威脅是同時來自水面,水下及天上的,所以要有效組織遠海防禦,戰術核潛艇、大型預警機、加油機、遠程長航時無人偵察機、反潛巡邏機的建設也少不了。

 

戰略防禦要看得遠,但美國空軍的第一手皇牌是駐紮沖繩島的四代隱身戰機F22。當今之世能肯定挑戰它的平台還未出世,中國軍方唯有確保F22不能從沖繩起飛才可買來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