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貶疑問與肯定

 

李耀偉

201318

 

向來日本政壇更變都引不起人們的興趣,尤其是近六年差不多一年一首相,誰當上了對世界都無影響。可是今次舊電池番用卻引起香港財經界的關注,理由有二。其一是今年釣魚台爭議由雙方擱置經年一反成為中日兩國建交四十周年賀禮,中日兩個鄰交來強調世代友好,向唯日方將島嶼國有化,令外交關係進入寸毫不讓之局。其二是安倍未為首相先公告天下,日本政府將改變央行的獨立性,力迫後者推高通漲目標至2%不惜,以求用通漲推低日元,刺激出口並迫手上持有現金的國民盡量消費。可是日本央行今年以來已多次擴大貨幣供應,購買國債額由五十五萬億日圓大幅度提升至九十一萬億日圓。要更高的通漲率意味安倍上任後的2013年,日圓的供增將更大幅度增加。

 

買債即央行為政府印鈔,政府有銀紙在手便胡亂的花。可是日本在過去二十多年,大舉興建基建已達超浪費程度,我很懷疑隨着日本着意加強防衛,這些新印的錢很大部份會用在軍事建設上。可是無論上世紀蘇聯時代及至今天的美國帝國主義建軍,這些資源錯誤用在非生產性及非消費性項目上,人民祇會看見飛機大炮,但口腹並不會感到滿足的。當然,投資錢在軍事上,確可帶動一短暫內需,作用與擴大基建一樣。

 

通漲亦令現金持有人的財富購買力蒸發,同時也撇了債務令債權人的購買力削減。日本大部份國債通過國內金融機關購買,為了愛國,國內銀行保險公司不會預早拋售日債。可是外面的投資者風聞日圓貶值的預期。他們已率先行動。近月來,日圓下挫,目標向三位數進發,而日債的孽息由3.6%下降至15%。當市場上的債券供應更多時,愛國者築成的血肉長城能否有效吸納大量供應債券甘願輸給通漲率是大疑問。而孽息下降做成日本銀行體系內的虧損能否由消費及投資上升來歸回貸款利息也是疑問。

 

日本的出口產品質素大不如前,要平怎也平不過中國製造,要潮要新也敵不過南韓三星。要技術獨到系統繁雜也不如德國美國,貶值了的日元能多賣多少也是疑問。本來中國是日貨出口頭一二名大買家,國人出遊日本也眾。如果中國關係未能妥善處理,更平的日貨又何以抗大對中國的出口,這也是疑問。

 

有一個肯定的是日元貶值必是港人之福。出遊北水道更平,日本和牛黑豚更省錢,稻田烏冬山崎麵包更加平可以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