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非德與蓋茨的「捐贈承諾」行動有感

 

陳美美

財資服務經理

20101021

 

前一陣子,股神畢非德與富商蓋茨在美國推出「捐贈承諾」行動(The Giving Pledge),希望其他富商都能捐出他們的一半身家(馬上開始或是身後才開始都可以,而且是沒有任何形式和時間限制的。而畢、蓋二人的捐獻主要是發到幾個世界性的跨國慈善機構。聽說股神的慈善基金,是以信托形式成立。現已由最初捐獻出去的44億減去這幾年的實際捐款,加上投資回報,現有46億)。兩人本月更到中國、印度等地方去「勸捐」。其實,讓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實在是一件非常值得讚許的事。不過我心裡總是有點不知所以然…。

 

中國正在崛起之中,近年來雖然透過公司上市締造了不少富商,卻仍須要先打穩自身陣腳,將來才能有實力得以與歐美的大企業一較高下,一概大大小小的企業亦然。在現時題出把50%的身家作為捐獻可能有點言之過早。不過先有這樣的一個意識倒是一件大好事。然而除了捐獻之外,一眾的企業家其實有其它更急切的社會責任須要他們去負呢!若果他們想造福人群的話,若果他們是開工廠的,他們可以把善款先用在環保設施上,這樣他們既可以使自己的工廠有更好的設施,更達到世界級的標準,工人們又能在更好的環境裡工作(少點病痛不是很好嗎?),亦同時保護了大自然,維護了中國人民將來的幸福。好的環保設施及程序管理能夠把對人體及自然環境有害的費料、費氣等在興建廠房及構思工序的時候都先行作出妥善的安排。我們若能正視問題,不任憑污染物輕易地流放到人們可以接觸的自然環境裡去,影響人們的健康及生態環境。不再製造或銷售毒奶粉、不再肆意用孔雀石綠…、不再用過量的農藥、激素、抗生素等害人之物來賺取豐厚利潤。不再中國人遺害自己中國人、中國地…。我相信這比捐出大量的金錢來得更有意義,更有智慧,更有效益。因為人對大自然所作出的傷害是需要很長時間才有可能修復、甚至是不可修復的呢…。

 

這令我想起多年前到過工業革命的發原地英國曼切斯特(Manchester),從前的英國工業重城。從曼切斯特的科學與工業博物館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in Manchester,詳情見http://www.mosi.org.uk/ ),我們可以從當中的展品、發明等明白到當時英國為何可以成為當時的「大英帝國」。而位於其南面約150公里,一個位於特爾福德(Telford) 叫做艾昂布里治 (Ironbridge 我喜歡叫它做「鐵橋」) 的地方,我們更可以追跡尋根地看到在18世紀初,英國正在高速發展的時候,當地是如何從一個小地方,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吸引眾多礦主、工業家、工人、旅客遊人的地方。而它亦是英國當時最污煙脹氣(最受污染、勞工密集、百病重生)的工業重鎮 (旅遊資料可見http://www.visitironbridge.co.uk/whyironbridge.aspx)。不過今時今日的鐵橋一帶,雖然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在二百多年後的今日,工業外移的情況下,已重復惜日的平靜、幽恬。

 

 

Ironbridge 。世界第一道用鐵造成的橋。當鐵橋興建完工 – 1779年,當地不同的礦業如煤、鐵、鋼,其它工業如生產機器、布業、瓷器製造等等亦應運而生,日見興旺。當時有很多人聚集在沿河地區,使這一帶急速發展。而當時的銀行業、運輸業等亦發展得如火如荼。

 

 

River Severn 。今天流過「鐵橋」的塞汶河及其寧靜的沿河境色,與我想像中隱約看到當日工業興盛的日子,在遠處烽煙四起,煙霧彌漫,河水則污濁不堪的境況有很大的對比。有點像今日我們能在某某城鎮所看到的情況。猛然想起,不知為何,我在英國看到最多殘障人士的地方,卻就是在這人煙稀少的小鎮…,一天就可以見到好幾個坐著輪椅的給家人推著。不知是甚麼原因,看起來,他們都是天生殘障的。

 

 

The Museum of the Gorge 細訴當地河水所帶來的商機與問題。下面超連結有介紹這博物館的。 http://www.ironbridge.org.uk/uploadedfiles/Ironbridge_lflt_10.pdf

 

 

位於曼切斯特理西南若50公里的地方,一個叫Quarry Bank Mill誇裡班克造棉廠 - 一個由棉花製造以至織布的工廠改建而成的博物館,裡面除了有關造棉織布的展示以外,更展示了當時工人困苦的生活情況,亦展示了當時銀行業的興起,及不同機器的發明如何成就了不同工業的發展等等。上面左手面就是一部用水力發動的機器,右手面則是用蒸汽發動的機器,見證著當時機器發展的進程,及英國工業的一日千里。在館中,不時還有退休的工程師免費給你詳細講解。簡直是超級待遇!有關博物館的資料見下面超連結。 http://www.nationaltrust.org.uk/main/w-vh/w-visits/w-findaplace/w-quarrybankmillandstyalestate.htm

 

 

很多17-18世紀的發明,都不難在曼切斯特的科學與工業博物館裡看見。對科學、工業、歷史等有興趣的朋友們,這幾間博物館都是不容錯過的地方。

 

 

用蒸汽推動的火車頭內部

 

 

看到這幾棵樹的後面是甚麼嗎?離開Quarry Bank Mill(不知多少公里),在路上看到一座座的發電熔爐,不時冒出一陣陣白煙,剛好與這青翠的綠草形成一大對比。但幸好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污染。

 

曾經有學生對畢非德有以下的提問(見信報18/06/2007):

 

學生問畢非德:「你認為成功的定義是甚麼?」

 

畢非德說:「成功與否,不在於你累積了多少財富,而在於你累積了多少愛,有多少人愛你和關心你。世界財富榜上五百名之中,有很多的名字被學校用來命名建築物,他們捐了很多錢給慈善機構,但卻沒有人真正的關心他們,甚至他們的子女也不關心他們。但我看見有很多人做普通的工作,卻得到眾多人的愛和關懷。在這個定義下,他是成功的!」

 

在這上面,我會替畢非德加上這樣的題目:成功不在乎你累積了多少財富,卻在乎你付出了多少愛!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稅制與歐洲國家相似,均有非常重的遺產稅(40-50%)、而日常的捐獻則可作減免稅收之用(很明顯當地政府是鼓勵人民少積財而多施予)。這些都是中國稅機中所沒有的。況且在外國用信托形式成立家族式基金或慈善基金的為數不少,差不多都已成為富豪們的習慣。當地亦有完善的機制及專業人才提供這方面的服務。反之,這些都是現時中國內地所缺乏的。至於香港,雖然已廢除了遺產稅,但仍有不少富豪開始仿傚西方,相信是為了方便將來一旦自己失去了能力,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打理財務之故。我相信當這些制度在國內日趨完善的時候,我國將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為社會作捐獻。而現若能把國內當務之急先行做好,就更能夠造福人民。

 

今天的報道是:股市借內地加息借勢調整,不過似乎並未到大幅調整的時候。仍然是炒股不炒市,兼夾輪流炒。不知你有沒有把你的投資組合稍作調整呢?

 

p.s. 以上的賞片都是好幾年前拍下來的。其中一些有關機器的用途,都已忘記得一乾二淨,但當日的趣味、感受仍然很強、很深。感受到大英帝國的崛起。今天的中國又是否正位處其中?前面的路是否應當更多借鏡於前人,好的壞是都給自己作個參考,並作出適當的飛沙走石? 另外,本想把法國一行的照片跟大家分享,但今次篇幅已長,待下次再續。

 

That’s the way it is – 15

irenechanapex@gmail.com

 

* 編者按: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怡居地產》及作者無涉。

* 所有文章、賞片等均屬作者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