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建築諮詢針對不了問題核心

 

 

 

 

梁理中
中原財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2009年6月26日

 

面對七一遊行之壓力,且金融海嘯又未完結,特區政府現正面臨不少施政壓力

能夠在現階段出台之政策修訂、又或諮詢文件,其內容爭議性理應不會太大,且多為官方已示意開綠燈,願意拆牆鬆綁之政策改動,當中不少涉及改善市民生活或美化居住環境者,故普遍應受到市民大眾歡迎。可是,有關之政策改變(或建議諮詢),能否真的針對相關問題之核心,則屬未知之數。

最近特區政府透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推出「優化建築設計,締造可持續建築環境」之誠邀回應文件2009,期望各界多發表意見。

諮詢範圍非常廣闊

無疑,能將居住環境不斷改善,都是每個市民所期望的。諮詢文件強調「社會參予」,探討內容包括:可持續建築環境之特色、影響樓宇規劃之因素及現行政策、可持續都市生活空間之建築設計指引、對發展項目寛免之管制、提升建築設計之能源效益、樓宇和鄰近環境之平衡、涉及之相關成本、收益及持份者支付費用之意願等,可謂包羅萬有,考慮周詳。

可是,特區政府似乎不大明白,香港人置業不外乎兩個目的︰其一自用;其二投資。以近期樓市在金融海嘯之經濟不景情況下,仍能轉趨暢旺計,主要原因是多了人將物業作為投資項目,筆者相信在雷曼兄弟債券(連同近期之精明債券)賠償問題未完結時,不少散戶投資者會將物業之投資比重逐步增加。

發展商及投資者未必喜歡優化建築

以較高之成本去優化建築設計,締造可持續建築環境,對用家而言,祇是改善生活/居住環境,與成本效益之取捨,理無「可」或「不可」,但對只希望以「本小利大」策略作投資之散戶入市者而言,則未必願意購入成本較重之“優化建築”。本港之地產發展商向來是精明的,倘她們觀察到較貴成本之“優化建築”未必受普遍投資者歡迎時,她們定會歸回過往本位,多建成本較輕之舊式物業,導致所謂“諮詢歸諮詢”,市場上物業之「供」與「求」,仍充斥著大量“非優化建築”! 

作者電郵 : info@centafin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