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銷售掀高樓價

 

 

 

 

梁理中
中原財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2009年9月11日

 

最近發展商售樓,單位呎價屢創新高,配合金融海嘯後,物業成為不少人之“投資”或“保值”工具,而大眾之「貴買貴賣」思路,正好造就發展商,夠膽色不斷叫喊加價。

其實,近年發展商售樓時,已透過輸入“豪宅概念”,將物業品牌提升,從而售得理想價錢。

傳統講豪宅,首選“地區”(Location)為重要考慮,次選及三選之考慮同樣是“地區”。當然,物業面積要夠大(一般為千餘呎或以上),而業主(及住客)之身份及社會地位,同樣要夠高,方能組成一個理想之「豪宅區」。故此,傳統豪宅一向供應有限,普通人甚難晉階為相關之業主。

傳統豪宅供應有限

如斯框框限制,不利發展商建樓,事關投不到豪宅區土地,發展商就建不來貴價的豪宅物業。於是,發展商唯有絞盡腦汁,透過標榜新樓盤之商場、環境、會所設備、與及園林景色,吸引經濟條件較佳之業主,慢慢形成另類豪宅區。

所謂在商言商,地產代理自然樂意配合發展商突破豪宅之“地區”規限,事關日後賦有“豪宅概念”之大型屋苑,其二手買賣所產生之佣金效益,亦會水漲船高。

品牌打造尤為重要

千禧年代來臨後,豪宅地區之選定,相對再不重要,皆因豪宅品牌之打造,變得比以前更虛無飄渺,發展商一般取幾個法文、意大利文、甚或日文作屋苑(或幢樓)名稱,配上部份單位的所謂“特色建築”(如上、下、左、右打通之相連單位),又或頂樓(連天台)之單位裡內置樓梯、環保廊、甚或泳池等特大建築,再加以雷霆萬鈞之電視、報章及雜誌等宣傳使費,務求抓緊當時傳媒的聚焦,整個新樓盤又可變身成“豪宅”,所售出單位之呎價,自然可以大大提升。

與此同時,香港亦出現不少服務式居住物業(Service Apartments),由於用家多為學歷及職位較高之(本地/海外)企業行政人員,且能享有近似酒店式服務,於是發展商二話不說,又將其打造成“另類豪宅”,以較高價錢在市場出售。

新盤之開價普遍貴了,二手物業之成交,自然亦水漲船高,平不往那處,而整體樓價在急速之循環效應下,無可避免地被扯高了。

作者電郵 : info@centafin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