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ong Kong Localism Movement"?

 

Dr. Hon Yuk Ching & Others

8 July 2013

 

Bob Choi:      Below is an excerpt from Chan Wan's Yahoo column. A should-read for anyone who have or had ever considered Hong Kong their home! You might find some of his assertions debatable particularly wh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now pushing hard for nationalism and patriotism. But that only makes this article even more worth reading.

 

文化覺悟,在乎回顧自身,而不是向外尋求。明代大儒王陽明說:「拋棄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就是諷刺那些終日向外尋求的人。

 

本土意識興起之後,香港左翼理論界的回應,可謂蠱惑。他們將本土意識視為面對大陸富裕人士壓迫的自我退縮,將本土意識視為排外的心態、摒棄普文明的狹隘思想,在評論文章及對外的研討會上,左翼將香港本土運動翻譯為nativism,即是唯本土論、本土主義。Nativism是指原始部落排斥外來工業文明事物主張。然而,香港不是部落社會,本土意識要保護的正是香港自身的公共秩序、現代文明和生活環境,我們要排斥的是來自落後地區的大陸客的文化干預。這是文明社會對落後社會之戰,並非落後社會對文明社會之戰。正確的翻譯,是localism,不是nativism,這是學術常識。

 

其次,左翼將本土文化定在殖民政府統治之下的獨特庶民文化,如雞蛋仔、小販之類的文化保育項目,他們認為,來自嶺南的文化不算本土,來自北方的新儒家學者帶來的文化不是本土,來自英國的典章制度和精緻文化不是本土。這樣,就成全了他們要從外邊輸入香港的普價值。挖空了香港本土文化的基礎,是為了說服香港人要向外尋求文化價值,並且採取世界公民身份。這是徹頭徹尾的文化殖民主義,虧這些人夠膽自稱左翼。

 

目前香港的本土文化運動,不是印度殖民地時期的本土運動,不是中東伊斯蘭社會的原教旨主義,也不是南韓的政商合一的工業化法西斯主義,更不是台灣那種排斥外省華人的本土運動。面對中共的新宗主,香港的現代文明比大陸進步,香港的學術傳統和華夏庶民生活比大陸深厚。香港使用漢音粵語、正統中文和正體漢字,並且通用英文。面對大陸,雖然香港處於少數,但香港文化是強勢文化,不是弱勢文化。這種獨特的關係,說明香港的本土運動必須另闢蹊徑,不能跟隨外地。(待續)

 

Dr. Hon:      香港愈近普選,愈多出位、反中共的言論。陳雲是個活脫脫的政治投機者,反中共的說法,遍地都是,要嘩眾取寵,一定要投其所好,他看中大多數香港人的優越感及「小香港」的心態,故利用他的「城邦論」及「本土論」作勢。

 

陳雲的主要論點是:

 

  (1) 中共大肆破壞中國文化,又以國家利益、民族主義、融合等為名壓迫香港人
  (2) 面對上述問題,他提出解決方法:香港必須先自立為城邦,待民主中國建立後,香港再和台灣、大陸等地結盟成為中華聯邦。雖然香港人有很強的「文化中國」意識,但面對強大的黨國,我們應先集中火力處理本土議題、培養本土意識,並暫時放棄中國人的身份。把香港民主視為中國民主的一部份,一來不可行,二來是危險的:香港人愈關心大陸政治,中共就有愈多干預香港的口實。

 

(3) 至於如何實踐他的城邦理論,陳雲強調「現實政治」的重要性。他認為香港要成功抗共並自立為城邦,必須訴諸族群政治和本土利益。本土利益除了是抗共的必要手段外,亦是香港實行民主政治後的資源分配原則。陳雲指普世價值空泛,這些價值觀只能作為政治和法律體制的基礎,卻不能作為資源分配的原則。因此,在實行普選之後,本土利益將會成為資源分配的最大考量。

 

有位仁兄/,貝加爾在網上指出,陳雲的論調名為本土,實為功利,這一點我很認同。

 

這篇文章說:

 

〝最深層的原因,還是它訴諸了每港人的自身利益。學額、奶粉、福利、樓價,凡此種種本土議題,皆是涉及到切身利益資源的考量,比之中環區幾幢舊建築、人權法治等不着邊際的普世價值實際得多。公道點說,大陸移民也的確攤分了一些港人的資源。如是者學額、奶粉、福利勝,而人權、法治、公平敗也。當自由、民主、人權是有利港人之個人利益時(如今天作以反共反大陸之利器),他們欣然贊成,但當一天當自由、民主、人權不利他們個人利益時,他們則大加反對(如中國有民主將對香港宣戰這類熱門怪論)。

 

香港經濟對比大陸彼強我弱,也激起多年來騎在大陸人頭上的港人危機意識,因此「反蝗衛港」的口號,正符合了港人的心理需求。這種功利之本土論述,與其說成是近年興起之本土派,倒不如說是香港割讓以來,一直主宰城邦命運的區區「利益」二字而已。直至英國撤出前逐部去殖,自由、民主、人權也不過二十多年的光景,一招功利導向,迅速打回原形。〞

 

為何陳雲的論調如此火熱呢?此文亦提出以下解釋:

 

〝煽情文化配搭族群論述功利本土論網絡火紅,也歸功於露骨煽情的文宣。煽情手法去描寫大陸人的失德百態,截圖加上幾個字型龐大煽動字句,這類大字報,自然讓深受八卦周刊及幾份大報啟蒙的港人在網絡瘋傳。這類煽情報導的網絡新聞,也深得香港主流媒體的真傳。其實巴士阿叔釀成的網絡爆紅早有前科,而陸港於公共地方對罵,加上了兩地本身族群對立,所造成的影響力更加無遠弗屆。〞

 

BBC 中文網編文章指出,其實2003 2009年,是香港本土意識的醞釀期, 沙士、廿三條立法、五十萬人上街、拆天星碼頭、皇后碼頭,之後的反高鐵,保衛菜園村等等,本來香港的社運界組織了很多活動去抗爭,非常有建設性,這也是本土意識最熾熱的時候,可惜, 沒有人提供論述,抗爭過後,火炬熄滅。

 

2010 年之後,由D&G 事件引發的一連串和香港本土有關的事,香港的政黨沒有為市民出聲,反國民教育、反對新界東北發展、反雙非、蝗蟲論、反對殘體字、反走私 (水貨) 客、限奶令、甚至碼頭工運等等,社運及左翼各為其主。

 

陳雲現在推出的城邦論、本土論自然引起巨大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