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景及置業前路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

20131129

在由倫敦回航香港的夜機上,我滿懷感慨!經常被霧氣迷糊的老舊大都倫敦,近年已成為兼容新舊、東西勢力矛盾的世界金融核心,在美國軟硬實力勢走下坡帶來亂局之際,及中國大國崛起帶來環球衝擊之時,倫敦平衡了大局,成為了環球在此刻不能缺少的缓衝區,很多人不明白倫敦樓價為何高漲,其實和香港一樣,也是大都會效應在環球量化貨幣下的結果,蛻變的不單是倫敦,還有英國人,那日益普遍的兼容世界態度,可能才是香港所欠缺的。

離開倫敦重新投入一個更具挑戰的市場 香港,中國香港的領導人可能更加精明,但面對未確定的未來,作為香港人的筆者更加如履薄冰,也作為步入了五十的「較年長人士」,也非常為下一代年輕人擔心,尤其在置業上。

香港同樣面對著與倫敦一樣的大都會效應,令樓價承受強大的上升壓力,但香港前任政府竟沒有準備足夠的硬件設施去應付,不單在購物商場(如奶粉等購物需求)、服務(如生仔等醫療需求),竟連香港內部的要求也欠足夠供應,不單在生的人的住屋上,連去世者的骨灰龕也竟沒去計算準備好。

政府的毅力令人佩服,先不論政治上的評價,特首及陳波局長的確是不斷為增加土地而努力的,但是,2006年至11年缺乏土地供應的缺失是不可彌補的,覆水難收,未來幾年加倍增加的土地供應,只會在缺乏建築工人下將建屋成本的上升壓力增大,到供應足夠後的若干年後才能將價格和「正常購買力」接軌,但幾年後香港已可能透過交通網與內地的高度銜接,已是超越倫敦的國際最大都會了,到時的所謂「正常購買力」已是更高階的另一回事了。

不可彌補,等,亦不智。

每一年也有不少年輕新一代加入社會行列,他們在工作幾年後便開始有置業的需要,置業是代表掌握將來,樓市扭曲,他們前路其實是迷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