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們支持王金平

 

 

資料提供者:Sidddney Chen

2013107

 

會不會做人…不重要做人正不正…是重點

 

 

中國人到今天仍渾然不覺 我們具破壞性的, 扭曲的, 病態的民族性 如下

1. 自私自利, 掃們前雪

2. 懼怕權勢

3. 奉承攀附權勢

4. 得勢後 欺壓弱者

5. 對無權無勢者冷漠冷血

 

是導致數百年來整個國家積弱難振, 外侮不斷的 基本原因.

 

這不健康的民族性正是在數百年來殘酷的, 非法制的 政治制度裡所煉就出來的.

今天馬英九堅持司法紅線不能逾越, 正是為醫治我們的病態民族性創造

健康環境,   起碼讓老百姓從不再懼怕權勢開始調養.

這是國家千年救亡圖興之大謀,  不是嗎?

 

劉屏專欄-王金平們支持王金平

 

我不但有十足理由支持王金平,也有十足理由支持王金平所代表的關說文化。

如果我回國工作,因為有了「王金平們」,不論我個人或與我有關係的人,都將是關說文化的潛在獲益者。

 

支持王金平,對我大有好處。

 

關說的基本條件是「有關係就沒關係」。

 

市井小民拚命找關係,王公貴族放心用關係,這是幾千年來的傳統。

 

「王金平們」將之發揚光大,不斷證明傳統劣質文化深植人心。

 

尤其,若干所謂的名嘴們,關係網路遠勝一般人,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言之鑿鑿,權威自視,因此是關說文化的既得利益者,進而成為這種文化的積極捍衛者。

 

他們大大方方支持王金平,一點不令人意外。

 

王金平常來華府(右圖,中新社),有時是出席祈禱早餐會,有時是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大典,有時是國會外交,每次都令人留下極佳的印象。

 

他與僑胞間的互動,是某些政治人物(例如連戰)遠遠不及的。

 

他與媒體間的互動亦然,舉個例子:

 

有一年,華府積雪厚達60公分,一般車輛動彈不得,王金平請駐美代表處找來了一輛四輪傳動車,讓他按著計畫四處拜會。

 

入夜,他在雙園與媒體餐敘。

 

大多數記者根本到不了,即使到了,也遲到一、二小時,他不以為,反到再三叮囑開車小心,最後還貼心的問「要不要乾脆在雙橡園住一晚?」這份情誼令人銘記在心。

 

受限於美國政策,王金平是能夠造訪華府的最高層級中華民國官員。

 

他每到華府,必有記者會;每舉行記者會,必讓大家問個過癮,時間總是延再延。

 

他從不逃避問題,即使遇到實在「不怎麼樣」的問題,也依然誠懇應答,娓娓道來。

 

一位大陸媒體記者說,王金平的記者會每次都讓自己體會到「有民主選舉,就是不一樣」。

 

然而,不能因為這些出色的人格特質就認定他是適任的立法院長。

 

眾說紛紜中,有兩件事很清楚是王金平的違失,一是司法關說,一是不合比例原則的黨政協商。

 

前者是國會議長不能觸碰的紅線,後者乃是多數黨領袖自毀長城。觸犯其一,即已失格。      

 

30多年前,陳水扁並不出名,但是因為板橋當鋪老闆呼醒寰命案,陳水扁貼錢為嫌犯張銘傳(多年後,張銘傳終於洗刷清白)辯護,令我對陳水扁這個名字留下深刻印象,也對他的見義勇為大感欽佩。

 

然而,陳水扁在總統任上沉淪,誰也不能因為他當年的俠義之風,就對他的失政敗德視而不見。

 

前幾天,台灣與美國著名學府簽約,由這些學校以藝文表演等形式「點亮台灣的位置」。

 

簽署儀式中,台北駐美副代表李澄然提及,活動所需經費全數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捐贈。

 

提起尹衍,不能不想到他的貴人王金平。

 

尹衍曾就讀於專門管訓青少年的進德中學,就學期間在校外與人衝突,遭刺傷,跑進老師宿舍向王金平求救。

 

王金平為包紮療傷,更重要的是沒有舉報。

 

從此改變了的一生。

 

後來曾為此下跪道謝。

 

然而,王金平當年的俠義之風,並不能因此使人對他在立法院長上的違失視而不見。      

 

4年前,英國國會議長Michael Martin辭職,是大英帝國300年來第一位被迫下台的議長。

 

下台原因是:他使用公款裝潢自宅,涉及貪瀆。金額多少?1,250英鎊,折合新台幣55千元。

 

訪問過台灣的美國國會議長金瑞契,曾率共和黨一舉在參、眾兩院都拿下過半席位,不可一世,逼得柯林頓總統提前跛腳。

 

可是,他把在學校的兼課所得用於競選,藉以避稅。這原是灰色地帶,然而涉及政治人物的誠信,結果眾議院以39528通過譴責案,金瑞契的政治生涯開始步向終點。      

 

中國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西方也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不是我不愛凱撒,乃是我更愛羅馬」等名言。

 

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有所堅持。 

 

66年前,傅斯年寫了一篇〈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提及政府「第一件便是請走宋子文…否則政府必然垮台」。又說,「國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該走了,不走一切垮了。當然有人歡迎他在位,以便政府快垮」。      

 

對照今日,論據依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