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裸退 習接班 7常委全面展新

 

資料提供者:Sidddney Chen

20121119

 

胡裸退 習接班 7常委全面展新局

特派記者李春北京14日電

November 14, 2012 06:05 AM

中共18大閉幕,習近平、李克強等順利當選為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準備周四開展新局;北京官場稍早流出一份新的人事名單。新名單中,胡錦濤將「裸退」,即卸下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一職,以習近平為首的新政治局七常委將登場,全面接班。

按這份人事名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將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王岐山七人組成。

其中,習近平將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李克強出任國務院總理,張德江任全國人大委員長,俞正聲任全國政協主席,劉雲山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張高麗出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王岐山出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並分管政法領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除以上七名政治局常委,其他出任地方諸侯的有現任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將接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的韓正、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新疆自治區書記趙樂際。

政治局委員中將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高層任職的,包括將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的張春賢、中央宣傳部長劉奇葆、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以及將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劉延東、汪洋、陳德銘;將任全國人大第一副委員長的李源潮、全國政協第一副主席的王珉,以及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及許其亮。

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將復設候補委員,兩名候補委員是將任國務委員的王滬寧與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之下,中共中央日常辦公機構將由新政治局常委劉雲山領銜,另外五名書記處書記,有升任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的孟建柱,新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張春賢,新中共中央宣傳部長劉奇葆,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將出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副書記的趙洪祝(現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

按照這份名單,明年新國務院主要組成人員,也逐一浮現。除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常務副總理張高麗外,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分管農業和水利;汪洋分管工業交通和安全生產;陳德銘接管王岐山的金融和商務工作。

下屆國務委員將增加人手。江胡兩屆領導人的大筆桿子王滬寧,將由中共中央轉到國務院,出任國務委員,分管教科文、體育和工青婦社團。另外四名國務委員則有:廣西自治區書記郭聲琨升任,並兼任公安部長,分管政法;將接任國防部長的解放軍前總裝備部長常萬全;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升任,並接手戴秉國分管外交和港澳台;中共山東省委記異康將出任國務院秘書長。


******************************************************************************************************************

 

政改關口 習近平像蔣經國?

記者 林松青

November 14, 2012 06:25 AM

習近平。(美聯社)

習近平。(美聯社)

境外有媒體以「小習選擇小蔣之路?」為題,分析18大後大陸政改的內涵。有人說蔣經國當年在台灣的處境,已到不能不改的地步,他的政改,使國民黨結束黨專政,但可以留在台灣永續發展。習近平當家後的大陸,亦到了不能不改的關口,小習如借鑑小蔣,可以對比參照的是什麼呢?

1987年的台灣,經濟面,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已達4947美元,號稱「錢淹腳目。政治上,1986年組成民進黨後,在野勢力透過選舉,先在地方執政,再藉國會全面改選進軍中央,力爭當家作主,「咱要出頭天」。

當時蔣經國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執政近40年,隨蔣氏父子到台灣的立、監委員和國大代表都已年邁,逐漸凋零,政權用以號召全民支持的法統合理性遭嚴厲挑戰。每當選舉開票,社會總迷漫不安氛圍,警總、警察局必高度戒備,防止有心人士帶頭煽動騷亂。儘管如此,還是不免有非國民黨候選人輸得不甘心,藉機包圍官署,掀翻車輛,發洩不滿不平情緒。

對照組,2012年的中國大陸,經濟面,生產總值已超過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在2011年即達5414美元,局部沿海省份和直轄市的人均所得更於此數。早有專家說,大陸在開放市場救全球經濟;雖然同時也有專家說,大陸房地產泡沫一破會很慘,且預言大陸強勁的成長勢頭必會緩慢下來,甚至停滯,問題會很大。

政治上,中國共產黨堅持黨專政,宣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政軍幾乎壟斷了所有社會運作的機制與權力。大陸力行的民主政治,不是一人一票普選式的民主政治,地方自治亦仍是共產黨專政產品,村民選舉村官有名無實,而賄選、暴力卻已滲入。2012年廣東省烏坎村在媒體聚焦下辦過一次村民自主性高的直選,但迄今也就這麼一次。

大陸因為貧富差距大,城鄉機遇不同,黨政機關透明度低,使市場充斥以權謀私的不公現象,致不平之氣流竄,民間動輒聚眾抗爭。根據中國學者統計,大陸每天發生的抗議事件逾500件;社會因而動蕩,人心不安,政府必須投入許多資源維穩

大陸幅員又遼闊,少數民族多,大西藏地區和新疆省的藏族、維族發生動蕩時,常引起國際媒體大肆報導。教育普及後,個人維權意識上升,加上新興傳播通路崛起,如微博人口已逾2億,星星之火,每因片面訊息快速流,演成燎原之勢。習近平新班子上台,面對這一籃子內政問題,必須有以因應。

25年前,蔣經國決定解除戒嚴,開放報禁和黨禁,允許老兵回大陸探親;之前,他先宣布蔣家人不會接班當總統,並藉江南案,清理情治隊伍,把軍方實力派將軍王外放當大使,為台灣民主改革鋪平道路。其中媒改與政改並舉,是使台灣政治邁向透明化的關鍵決策。

台灣在政、媒同步活躍,並交互影響下,先完成國會改革,繼而直選總統;小蔣謝世12年後,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取代國民黨上台執政,再過8年,國民黨才又贏回政權。由於政黨可以輪流執政,社會躁動不安之氣大為降低,法治愈明;負面影響是激化了黨爭和分裂,降低了政府效能。

大陸現在的人均所得,已超過了蔣經國在台灣推動政改與媒改的當年,沿海和都會區中產階級走旺,不只大陸民意期待政改,海外華人亦關注大陸政改內涵;未來政改若未與媒改互相牽引,體制透明度勢必不足,法治若仍服從黨意,不平之氣即難熄,民眾最詬病的貪腐、謊言、權錢交易,亦難有效廓清。

小蔣推動政改時,台灣已實施地方自治票選縣官逾30年,各級政府預算均公開審議,公布讓媒體報導;國民義務教育裡有民權初步課程,公民懂得開會程序,選舉制度與公平性也漸贏得多數台民信賴。相對比較,大陸在民主政治的基礎工作上尚有欠缺,小習的政改之路,比小蔣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