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資料提供者:Sidddney Chen

201327

 

在最近幾天,中國外交出現了兩個有點出乎人意外的發展。一個是習近平在最後一刻,會見日本執政聯盟的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接受了其轉交的日本首相安晉三的親筆信,這是習近平上台後首度會見日本執政黨聯盟的高級政治人物。第二是中國在安理會投票支持對北韓的擴大制裁案,以至於惹得北韓「小皇帝」金正恩冷嘲熱諷,大罵北京放棄原則,迎合美國。這兩動作,引發了海內外輿論的廣泛議論,顯示習近平時代的外交不但更加靈活,也不再為虛幻的意識形態背書,而是把中國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中國的區域大國責任,放在優先地位。

 

有人說,習近平沒有最後拒絕見山口,是為了公明黨和池田大作的面子,也有人說,習近平見山口,是暗示向美日示軟。這兩解釋都有點牽強。其一,山口訪華,如果不攜帶首相安的親筆信,習近平不會拖到最後一刻見他。見不見山口,最大的障礙在於要不要表態與安打交道。最終見了,表明習近平力排眾議,改變了胡錦濤時代針對小泉純一郎的那種外交手法。當年副總理吳儀已經到了東京,按照外交禮儀安排,要見小泉首相,最後為了向日本和國際社會表態不滿小泉的言而無信,其中也包括釣 魚島議題,故而提前離開東京回國,耍了小泉一把,並開啟了小泉、胡錦濤「王不見王」的特殊階段,直到安晉三第一次上台後進行對華「破冰之旅」,才恢復層峰對話。習近平這樣做,顯示中國外交走向大國外交的成熟。因為從歷史來看,即使雙方交戰,見「敵國來使」,也是慣例。如今是全球化時代,中國是否尊重外交禮儀,被國際社會看得很重。習近平見山口,顯示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爭拗,不是意氣用事,而是理直氣壯;對問題的解決,中國也不是要蠻橫到底,而是不排除高層對話。

 

如果硬要說習近平看日方的面子,那就應該這樣解釋,當年習近平以「皇儲身分」訪日,提出見天皇,日本各方包括宮內廳反對甚巨,最後在小澤一郎等的斡旋下,習近平還是打破日本外交慣例,看到了天皇。如果日方找小澤等人背後斡旋,習近平是要還這個人情的。至於說習近平見山口,是「放軟」的暗示,這絕不符合事實。

 

其實,習近平在會見中,提出了「兩國間四個政治文件是中日關係的壓艙石」,這等於給日本方面指了一條解決當前糾紛的路徑,那就是日本必須思考取消「釣魚島國有化」。不然的話,即使安再送幾次親筆信,都無濟於事,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採取的步步緊逼措施,不會因為美國的表態而輕易停止,而因此給中日經貿合作造成的衝擊,中國也可以繼續承受。

 

至於在安理會投票支持制裁北韓,表明中國不再搞無原則的「幫派」外交,而是要求北韓按照國際承諾以及聯合國決議案行事,這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區域政治中發揮領導力的表徵。這樣做具有一石二鳥的作用,一是藉機警告金正恩,不能大肆玩火,因為中國的核心利益不能被平壤隨意綁架,北京平壤的關係,必須建立在雙方互利的基礎之上,而不是一方要為另一方的搗蛋埋單;二是藉機顯美國搞「幫派外交」,在釣魚島等問題上偏幫日本,那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表現,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由此可見,習近平時代的外交,進入了多層次、多面向的大國外交,而不再是過去那種套式化的陳舊外交。這將對北京外交的觀察,帶來挑戰。

 

2013-01-30/泰國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