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語出驚人

資料提供者:Sidddney Chen

20121026

 

莫言語出驚人:盼劉曉波自由

劉曉波當年無法親領諾貝爾和平獎,主辦單位幫他留了空位,並在頒獎典禮會場懸掛他的照片。(Getty Images)

劉曉波當年無法親領諾貝爾和平獎,主辦單位幫他留了空位,並在頒獎典禮會場懸掛他的照片。

 

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12日在山東老家高密的記者會上發表驚人之言:希望兩年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能儘快獲釋。

 

57歲的莫言早先曾拒絕就劉曉波遭中國政府判刑之事發表評論。「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傑安迪(Andrew Jacobs)指出,莫言在文學生涯中大部分時間極力避免與中共對立,此一談話反映他一腳踩進了政治地雷陣。

 

莫言在記者會上說:「我現在希望他(劉曉波)能儘早獲得自由,儘早能健康地獲得自由。然後,他可以研究政治和社會體制。」莫言11日已接受訪問,12日下午3時,他再次在山東高密老家舉行媒體見面會,會見到訪的數百位記者。

 

他表示曾讀過劉曉波的文學評論,劉曉波當時建議「紅高粱家族」應以長篇小說形式發表,莫言說:「我認為他(劉曉波)這個說法是很對的。我也很後悔,如果早知道的話,應該一下子寫成一部長篇。後來他離開了文學,熱衷於政治,我就跟他再也沒有甚麼交往。我對他後來很多的活動,都不太了解。但是我現在希望他能夠儘早地獲得自由,儘早地能夠健康地獲得他的自由。然後,我覺得他完全可以研究他的政治。」

 

報導指出,雖然許多中國記者出席莫言的記者會,莫言有關劉曉波的談話,中國國營媒體並沒有報導,但談話內容迅速在微博傳開來。莫言的發言,使稱讚他的北京當局及抨擊他的異議人士同感尷尬。

 

劉曉波2009年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11年徒刑,目前仍在監獄服刑。莫言因避而不談劉曉波經歷的苦難,遭許多異議人士強烈抨擊。劉曉波的好友胡佳則稱讚莫言態度轉向,認為「過去24小時發生的事情,改變了他」。

 

媒體指出,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北京當局予以詆毀,對莫言獲獎則大肆讚揚,莫言12日的談話,可能讓北京當局相當難堪。此外,此一談話也將使嚴厲批評他獲獎的中國異議人士感到尷尬。

 

莫言說:「有些人說,因為我跟共產黨關係密切,因此我不應該得獎。我認為這種說法難以讓人服氣。」他強調,他能得獎「是文學的勝利,不是政治勝利」。

 

莫言還為毛澤東的藝術觀點辯護。他說:「我認為毛在藝術方面的發言有些道理。

 

 

莫言:很多批判者 沒看過我的書

 

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12日電

October 13, 2012 06:00 AM | 32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12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獲獎後各種言論非常多,有祝賀的,有批評的,也有謾罵的,這讓他看到了不同的人心。對於外界的批評聲音,他表示,他的作品是超越政治和階級界限,具有批判性。

 

不過,莫言在記者會上提到「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的那段話,全被中國媒體消音。

 

莫言面對媒體正面回答外界對他的批判,包括官方作家色彩與抄寫毛澤東「延安講話」的過往。莫言問道,「難道抄寫了一個毛澤東延安講話,就成為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嗎?」

 

莫言說,這是在網路炒了很久的問題,也是他挨很多罵的問題。談到抄寫毛澤東講話的過程,「我這個人是比較麻木,不像有些人有敏感的政治嗅覺。當時大家要出一本書,出版社編輯找了我,要我抄一段,我就抄了,沒有太多想法,後來我發現這件事情鬧大了,有很多批評和辱罵的意見,超過我的預料,但我沒有後悔。」

 

對外界批評莫言與中共關係密切,莫言回答說,「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獎,不是政治獎,諾貝爾文學獎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評價一個作家創作,是根據其文學特質和價值來給予獎項」。他說,我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寫作生活,但我的作品是不能用黨派來限制的。我的寫作,從1980年代開始拿起筆來就明確地站在人的角度,寫人的情感和人的命運,突破了階級和政治界限」。

 

他說,「很多人認為我在共產黨下中國生活,跟共產黨關係比較密切,不應獲諾貝爾獎,這種說法毫無說服力,也莫名其妙」。「瑞典文學院把獎授給我,這是文學的勝利,而不是政治正確的勝利。」

 

莫言強調,「作家寫作不是為了哪個黨派或團體服務的,作家的寫作是在他的良心指引下,研究人的命運和人的情感,然後作出判斷,如果這些人讀過我的書,就會知道我對社會黑暗面的批判,向來是非常凌厲和嚴肅的」。

 

與兩年前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沉默噤聲完全不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對莫言獲獎表示祝賀。他同時痛批兩年前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決定,是「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

 

洪磊說,莫言的文學造詣有目共睹,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他表示,中國歡迎世界各國朋友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感受優秀中國文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