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法律隨筆
與電車比併
標少
2015年9月1日
與電車競速40人僅4贏 「實際行動證電車價值」

【明報專訊】退休政府規劃師薛國強早前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建議取消中環至金鐘電車路軌,以改善中環交通擠塞問題,並指「行路可能快過搭電車」,事件觸動不少團體於網上發起保育電車行動,有40名跑手昨清晨響應網上號召,與電車競跑,測試能否快過電車。同日「捍衛電車大聯盟」成員健康空氣行動丶創建香港發起遊行,要求城規會否決薛國強的申請,及於中區設立電車及行人專區。

「跑都追唔上」 質疑「行路快過電車」論

專頁「馬拉松 看世界」發起名為「人對電車8.6公里跑」競賽,昨日約40名跑手參與,與往跑馬地方向的首班電車「鬥快」。起點位於西環堅尼地城吉席街,終點為跑馬地電車終點站,全程約8.6公里。電車於清晨5時開車,約5時38分駛達終點,最快的跑手於5時32分抵達終點,最終僅4人快過電車。活動分為「跑手組」及「觀眾組」,「觀眾組」共4人,他們乘坐首班電車,與跑手於終點會合。

計劃參與馬拉松的跑手K sir表示,昨日用了約39分鐘跑畢全程,排名第十多位,最慢的跑手花約1小時。他指由堅尼地城至西營盤正街一段,大致能與電車平排,但在上環後至跑馬地一段就追得非常吃力,僅可遠距離見到電車。「當我們跑都追唔上時,對有關人士稱步行比電車快的言論,有很大質疑。」「觀眾組」吳小姐認為,是次活動「跑手用實際行動去證明電車的價值」,故到場為跑手打氣。

團體倡中環設電車行人專區

「捍衛電車大聯盟」成員健康空氣行動丶創建香港亦發起「與叮叮同行 一步一腳印」活動,由西港城迴旋處遊行至中環路邊空氣監察站,遊行隊伍約10多人。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鄺芯妍表示,適逢未來中環灣仔繞道即將建成,以及南港島線及沙中線通車,預計到時可將中區的車輛分流,故本星期會向城規會提交報告,建議政府在中環德輔道中路段,從西港城到畢打街,設立電車及行人專區。她又說,將電車趕出中區「只會進一步加劇私家車流量,令交通更擠塞、空氣更污染」。

本報記者曾電郵運輸署,查詢於中區增設電車及行人專區可行與否,至截稿前未有回覆。而政府早前已刊登聲明澄清,指薛國強的建議不是政府的建議,亦不是政府委託的顧問建議。

(24/8/2015)

行路是否快過搭電車,真的要以比賽來測試嗎?為何不以數學方法計算速度,再加入其他變數來運算,那才是科學方法。實際競賽只能當作遊戲,而不是客觀事實,結果不能作準。電車存在的價值,在於保存城市特色,車費便宜,方便短程代步,多過其他因素。跑步追不追得上電車速度,要視乎跑的長度,及個人的速度,這次比賽根本沒有参考價值。

究竟電車能夠達到甚麽速度呢?希望我記憶中的資料還準確。我對上一次處理電車的交通意外起碼是十幾年前的事,幸好這些年間電車的機件結構應該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車身用料,車廂座位等facelift。以前電車速度的控制桿是平面的,分成8段速度,每段兩英里,最高時速是第8段,即16英里,換算成約26公里。從上面的報導可見,電車由吉席街開到跑馬地,全程8.6公里,花了38分鐘,即平均時速是13.6公里。那是清晨時段,交通疏落,乘客稀少,上落客停站時間短,當然停燈在所難免。最快速的參賽者花了32分鐘,即平均時速是16.1公里。一般人行路平均1小時可行4公里,除非電車嚴重塞車,否則行路難比電車快。

交通意外涉及電車的很少會檢控電車司機,因為電車速度慢,又受到路軌限制,不存在切其他車輛行車綫的問題,而且電車的煞車性能又不能跟私家車比,電車車輪是金屬製造的,煞車沒有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鎖死煞車系統)不在話下,而且因為車輪與路軌都是金屬,煞車後也會繼續滑行,所以要按掣放沙到車軌來制停向前衝力。

遊戲歸遊戲,感情歸感情,純以交通工具的速度看,電車存在的價值與快過人行或跑毫無關係。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