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經濟學千禧大疑案
利潤掛帥永遠正確(1)
侯運輝
2014年12月3日

(原文發表於19771012日的《經濟觀察》)

 

中國自鄧小平回朝以來,在經濟事務方面,起了一個劃時代的轉變。《人民日報》曾撰文就三方面的改革,提出評論。指斥以往經濟路線引致企業經營的浮誇和偏差,今後要在三個方面取得成績。第一是提高產品質量;第二是扭轉虧損,增加盈利;第三是降低產品的原料、燃料、電力消耗。這三個方面,都是改革中國目前企業經營制度的重要綱目。其中尤以第二方面,最具綱領性意義,其餘只是「目」而已。只要重視利潤,以利潤掛帥,「利潤是綱,綱舉目張」,其餘兩項,都必然同時達致。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中央經濟規劃,原被一般崇左人士,認為是能夠消除資本主義的浪費,能夠將資源統籌分配,以發揮資源最大的效用。兼且,由於馬克思主義的作祟,認為利潤是資本家剝削工人所得的剩餘價值。故此,國營的企業,排除利潤作為衡量企業成敗的指標。代之以一連串的生產指標 —— 以重量和數量至為重要。在蘇聯的情況,是在李普曼在六十年代的初期提出以利潤為最主要的指標以前,還是沿用生產指標來作為評價企業經營的最主要方法。

 

重指標毫不實際

 

不採用資本主義的「利潤」為最重要的指標,會產生什麼樣的偏差?在六十年代蘇聯某份雜誌上,曾有一幅漫畫很生動地描繪出採用生產指標引致資源浪費的笑話。該漫畫繪了一間釘子製造廠的大門,門上懸了一顆其大無比的鐵釘,標明重量是一百噸,圖內的工廠負責人與工人們,正在懸掛標語,慶祝工廠今年超額完成既定的生產指標。原來以往釘子廠是以每年能向中央繳交多少顆釘子作為生產的指標。於是,負責規劃生產的黨委同志,為完成中央訂下的生產指標,為能按時,甚或提前超額完成生產指標,以獲取企業獎金及當選勞模,不管國家的需要與否,盡量生產極小顆的釘子。不用說,當然並不能符合中央的利益,故此,第二年,中央的領導同志學了個乖,將釘子的生產指標,改為每年應生產一百噸或更重的釘子,一改以往越多越好的以數量作為生產指標。誰知工廠的負責同志,將鋼鐵鑄成一顆其大無比的釘子。結果,該年度的生產指標是勝利地提早完成了。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