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經濟學千禧大疑案
舊學展新顏——凱恩斯的《通論》與重商主義(3)
侯運輝
2015年3月13日

錯誤認識貨幣數量與利率的關係

 

一九三六年的凱恩斯,對於貨幣數量與利率之間關係的認識,竟然與一七七六年阿當史密斯以前的重商主義思想家毫無分別。在《原富》裡,阿當史密斯便談到約翰洛克(John Locke)、羅約翰(John Law)和孟德斯鳩等作家,都誤以為西班牙發現西印度群島,在那裡找到金礦,是造成歐洲利率低降的原因。

 

貨幣數量增加,利率隨之下降,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直到今天,仍有許多知名的經濟學家及政治家,敦促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壓低利率,促進投資。佛利民在一九六八年美國經濟學會會長 就職講辭,就有一節針對這種歷史悠久、根深蒂固的錯誤見解。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在對貨幣需求(以貨幣作儲存財富手段)沒有變動的前提之下,若貨幣數量不變,商品供應數量增加,貨幣的購買力便上升。亦即物價下跌;反之,貨幣數量持續增加,物價必然普遍上升——通貨膨脹。在物價普遍上漲的形勢下,市場利率(亦即名義〔Nominal〕利率)便必然上升,但實質利率卻不受影響(市場利率可以視為真實利率與物價預期上升之和。真實利率反映將來財貨與現時財富的比率,與物價或貨幣數量無關。增加貨幣供應,影響物價,改變了物價預期心理,因此市場利率改變),凱恩斯混淆了真實利率與名義利率之間的分別。(菲利浦曲線——通脹與就業此消彼長的概念亦是混淆真實利率與名義利率之間的分別!)

 

與阿當史密斯同時代的蘇格蘭哲學家休姆(David Hume),相信是第一個澄清貨幣數量與利率之間並不存在負相關的作家。他在「談利率」一文中這樣說:「一般將低利率歸因於貨幣充裕,可是充裕的貨幣,除了提高工資之外,並不帶來其他效果……貨幣的價值是虛幻的,它數量的多寡,不發生舉足輕重的作用。……假設在英國的每一個人的口袋,在某天晚上,同時會出現更多的放款人,利率也沒有變動……貨幣雖然充裕,可是只會使到一切東西的售價上漲。除此之外,不產生任何效果。」

 

假若人人預期明年某個晚上,口袋又增多五英鎊,那麼借貸利率,不單只不如休姆所說的沒有變動,而且還會上升。情形恍如今天市場預期美國政府赤字增加,推想貨幣供應因此增加,市場利率亦必然上升。

 

阿當史密斯鑒於休姆珠玉在前,在這個利率與貨幣數量的重要問題上,只是介紹讀者參照「談利率」一文,自己則補充了一小段,解釋利率不會因為金銀數量的增加,而按同比率減低的原因。

 

限制進口保障產業

 

與重商主義追求外貿出超相配合的政策,是限制外國商品輸入。理由是從外國輸入的商品,會搶去本地人的職業,造成失業現象。加上輸入外國商品,亦即貴重金屬出品,造成貨幣數量不足。假若本國的貨幣總存量少於貿易對手,便會使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不利本國,亦即本國商品在外國的賣價低,而購入外國的商品價格貴。故此必須限制輸入商品的數量,目的是使本國貨幣供應量比鄰邦多。凱恩斯在《通論》引用那時剛出版的海克雪爾(E. Heckscher)寫的《重商主義》(Mercantilism)一書中,舉出一些著名事例:「據我所知(指作者海克雪爾),重商主義者對此種情況的典型討論,當推一六二一年英國下議院關於貨幣稀少問題的辯論,為最佳實例。當時出現嚴重不景氣,尤以布疋出口業最差。其中一名聲望最高的國會議員桑第斯爵士清楚描述當時情況:『農工幾乎到處遭受打擊,布機停而不織,因為國內貨幣不足,農民被迫違約,倒不是因為一一感謝上帝——土地生產不足,而是因為貨幣缺乏。』……凡有出口貴金屬嫌疑,或因為他們在國內的活動,使貴重金屬消失者,皆遭受攻擊。」

 

根據這樣的理論,採用限制進口措施,追求對外貿易順差的重商主義,確屬一石二鳥之計:一方面減少進口,挽救失業;同時增加貴金屬,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資。

 

凱恩斯完全同意重商主義者對失業問題成因的分析。他以為整個經濟問題——商業景氣循環——的癥結,是出於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儲蓄傾向總比投資誘因強,至少在長期來說,有這個現象。而投資誘因薄弱,是各個時代經濟社會的核心問題。要應付失業、衰退,便要針對兩種不足——投資不足(貨幣數量不足,利率過高)和消費不足(儲蓄過多)——制定政府干預政策。在三十年代大衰退情況,投資誘因不足,他以為是資本數量累積過量;但在此之前,各種風險因素也許更為重要。不過,無論原因是那一端,結果都是投資誘因不足,需要倚靠市場自發力量之外的動力,矯正投資不足之弊。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