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經濟學千禧大疑案
舊學展新顏——凱恩斯的《通論》與重商主義(5)
侯運輝
2015年3月18日

節儉利個人而損社會

 

失業發生的原因,除了投資誘因不足外,《通論》以為另一個主因,是由於消費傾向不足。這個觀念比較投資誘因不足更加著名,這便是所謂《節儉矛盾論》(The Paracox of Thrift),消費和投資,是組成凱恩斯有效需求的兩個元素。

 

一如投資不足,需求不足亦可追溯到重商主義的經濟學說,它並不是凱恩斯創造的觀念,只是承襲自重商主義學說39,再由凱恩斯發揚光大。

 

凱恩斯在《通論》裡也直認不諱「節儉對個人有利,對社會有害」的觀念並非他所創,而是抄襲自重商主義學說。他在書中引海克雪爾《重商主義》一書裡,解釋節儉與失業的關係:「節儉被視為失業的原因,理由有二:1.若某數量的貨幣不用作流通,真實所得便會作同等量的減少;2.儲蓄便是將貨幣從流通的過程裡抽取出來。」

 

儲蓄造成國民所得減少,是凱恩斯經濟學的核心理論之一。儲蓄被理解為將某數量的貨幣抽出流通渠道,窖藏起來,使貨幣數量減少。貨幣的流通數量減少,隨之影響利率。利率上升打擊投資。所以,儲蓄有害的觀念,其實只不過是貨幣數量增加,利率下降這觀念的伸延而已。

 

儲蓄將某數量的貨幣,抽出流通的渠道,結果不單只作同等數量減少。凱恩斯更以為所得會以幾倍的數額遞減,這便是所謂「乘數理論」;這觀念也不是凱恩斯獨創的,也不是凱恩斯信徒之一的卡恩(Kahn)所首創,海克雪爾所引的重商主義學說,也有這個觀念:「史祿德(Schroter)以極清楚的言語,描述重商主義學者都一致同意的觀念:『每當貨幣轉手時,它便創造新所得……透過貨幣的移轉,許多人的收入都以倍數增加。』因此,史祿德相信,因為貨幣每轉換一次持有人的時候,便代表多一次的所得增加。因此,收入的增加,與貨幣轉手次數成正比例。」

 

凱恩斯並沒有引用海克雪爾這一段話,其實這段說話的含義,與凱恩斯名聞於世的一個觀念 —— 政府每增加一元支出,便使國民收入增加好幾元的乘數原理毫無分別。

 

消費,只要樂於消費,「每人都會增加收入,生活得更加豐足……財富滾滾而來。」以為消費代表收入增加,當然是混淆了貨幣所代表的東西之間的關係,忽視了貨幣只是交易媒介,忘記了貨幣的購買力會發生變化。消費只帶來虛假的繁榮 —— 通貨膨脹。畢竟世上不是天堂,收入增加要倚仗血和汗;那有藉印鈔票和肆情享受那麼便宜的事?

 

為着替他的「消費不足學說」找理論根據,凱恩斯不厭其煩,節錄了幾位作者有關攻擊儲蓄、宣揚消費的言論。他們分別是孟德維爾(Mandeville)著的《蜜蜂的寓言》,馬爾隆斯的《經濟學原理》,和霍布森(Hobson)和莫默里(Mummering)合著的《工業生理學》」。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