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健康才富
万万没想到!被传移民美国的王刚,已走上了另一条人生路
伊洛伊絲
2025年5月20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5月18日)

那天他清空了所有社交账号,头像只剩一架飞机,粉丝群也解散了,整个网络都炸了。
“王刚是不是跑路了?”“是不是悄悄移民了?”
那一刻,流言的洪水扑面而来——“砸了真宝的王刚跑路了”“王刚已经卖掉四合院,全家移居美国”。
但就在热搜被刷满的48小时后,他一句轻描淡写的回应,让全网哑口无言:“我在香港看拍卖预展,稍后还要录节目,别想太多。”
谁能想到,曾在央视春晚连主持三年的“国嘴”、那个将和珅演得家喻户晓的王刚,会在76岁这年,被“误传移民”逼得站出来自证清白。
这一场看似离奇的风波背后,藏着他半个世纪的人生浮沉——从调皮“混世魔王”到全国观众心中的“老戏骨”,他从没想过,要用一封澄清声明来解释自己只想“安静活着”。
很多人不知道,王刚小时候并不是个乖孩子。他调皮、捣蛋、爱惹事,是老师口中的“活阎王”。
有一年小学,他考试写完就钻进通风管道里玩火,差点烧了整座教学楼。学校都想开除他,他却拎着毛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还配了两幅画:一只吃萝卜的小白兔,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战士。
他说:“我只是想找个听我说话的人。”
谁也没想到,那封信真的得到了回信。
“王刚小同志,希望你以后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夜之间,这个“最该被开除的学生”突然安静下来,变成了班上的第一名。他说:“那一封信,比任何惩罚都更有力量。”
后来他进了文工团,从部队一路磨炼出来的朗诵功底,让他在1982年靠播讲《夜幕下的哈尔滨》一炮而红。三亿人听他讲故事,他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他不是靠脸吃饭的。他的脸,在很多导演眼里太“奸”,不适合演主角。但他的嘴,却是金子做的。
1986年,他成为央视春晚的主持人,并连续三年站上春晚舞台。他也成为第一个在春晚上进行中英双语直播的主持人。
可真正让他成为“国民熟脸”的,是1994年的《宰相刘罗锅》。
那个油滑、圆滑、奸诈却又不乏喜感的和珅,从他嘴里吐出的每一句“纪大人,这可使不得啊”,都成了全网流行语。
一夜之间,王刚成了“和珅代言人”。
但这也是个诅咒。
“观众爱你塑造的角色,却恨你本来的样子。”
从那以后,不管他演什么,观众都说:“他演的还是和珅。”
2002年,他开始主持《天下收藏》,那档节目火得一塌糊涂。他拿着小锤子,成为文玩圈的裁判者,每一锤落下,都是收视保障。
直到那只价值“两个亿”的“甜白釉压手杯”,成了他人生最大的舆论黑洞。
节目中专家判定是假,他一锤下去,碎了。几年后,藏家拿着碎片去别处鉴定,结论是:真品。
有人骂他“砸假宝砸得挺爽,砸真宝能赔得起吗?”有人笑他“和大人戏里贪财,戏外也贪名”。
那几年,他被媒体围剿,被网友质疑,甚至被节目组“温柔”替换。
他打官司,一打就是八年。官司他赢了,但声誉没回来。
真正压垮他的,不是那一锤,而是互联网的不留情面。
他选择不再回应,也不再出现在公众面前。他清空了微博、解散了粉丝群,头像换成飞机,就是想让自己“从流量中飞走”。
于是“他移民了”的谣言,就这样发酵成了热搜。
可他真的想走吗?
其实他这一生,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就连女儿嫁到英国,他也一遍一遍劝她“回来定居,北京是家”。
他说:“我七十多岁了,去国外能做什么?我只想陪陪家人。”
《断金》话剧再合体时,他和张国立、张铁林对视笑了:“我们老了,但我们还在。”
网络世界太吵,他只想退回自己的“院子”。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