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健康才富
玉米立大功!医生发现:高血脂患者常吃玉米,降低4种并发症风险
營養新經
2025年7月23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7月17日)
 
65岁的陈建国在社区体检中被查出总胆固醇超标,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他尝试将早餐的白米粥换成蒸玉米,三个月后复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4.2mmol/L降至3.1mmol/L,血管弹性评分提升15%。这一案例印证了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的研究结论:高血脂患者每日适量摄入玉米,可通过多靶点干预机制降低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四大并发症风险。图片
 
一、膳食纤维:胆固醇的“清道夫”
玉米的核心降脂成分在于其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克鲜玉米含2.8克膳食纤维,其中可溶性纤维(如果胶)能与胆汁酸结合,促进其排泄。肝脏为补充胆汁酸,会消耗血液中的胆固醇,形成“胆固醇-胆汁酸”代谢循环。临床数据显示,每日摄入10克膳食纤维可使LDL-C降低5%-10%,而一根中等大小玉米即可提供约5克膳食纤维。
 
玉米中的不可溶性纤维则通过加速肠道蠕动,缩短脂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研究显示,高纤维饮食可使粪便中胆固醇排泄量增加20%-30%,形成“物理屏障+代谢竞争”的双重降脂机制。52岁的张先生通过每日早餐食用玉米,配合适度运动,三个月后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12%,印证了膳食纤维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图片
 
二、不饱和脂肪酸:血管的“保护盾”
玉米的脂肪构成中,亚油酸占比高达65%。这种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三重机制保护血管:
 
抑制胆固醇合成
:亚油酸与胆固醇结合形成酯类,促进其通过胆汁排出;同时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生成。
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
:每日摄入5克亚油酸可使HDL-C水平升高8%-10%,加速胆固醇逆向转运,减少血管壁脂质沉积。
抗炎抗氧化
:亚油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E1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玉米中的维生素E(每100克含0.62毫克)与亚油酸协同,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率30%,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北京协和医院对200例高血脂患者的追踪研究发现,每日食用玉米组患者,6个月后C反应蛋白(炎症标志物)水平下降18%,而对照组仅下降5%,证实了玉米的抗炎保护效应。图片
 
三、植物甾醇:胆固醇吸收的“竞争者”
玉米胚芽中富含植物甾醇(如β-谷甾醇),其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可在肠道微绒毛表面形成竞争性结合。每日摄入2克植物甾醇可使LDL-C降低8%-15%,效果堪比低剂量他汀类药物。一根中等大小玉米约含0.3克植物甾醇,若与燕麦、坚果等食物搭配食用,可实现“1+1>2”的降脂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甾醇的降脂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研究显示,当摄入量超过3克/日时,降脂效果趋于饱和,且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因此,高血脂患者每日食用1-2根玉米(约含0.6-1.2克植物甾醇)为最佳剂量。图片
 
四、代谢调节:从血脂到全身健康的联动效应
玉米对代谢综合征的改善作用体现在多维度调节:
 
血糖控制
:玉米的升糖指数(GI)为55,其抗性淀粉在小肠远端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可延缓胃排空,使餐后血糖波动减少20%-30%。血糖平稳可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脂肪合成酶活性,间接改善脂质代谢。
体重管理
:玉米的高纤维(每100克含2.8克)和水分(46%)含量可增加饱腹感,减少总热量摄入。临床干预研究显示,每日用玉米替代50克精制主食,6个月后体重平均下降2.3公斤,腰围减少3.1厘米。
肠道菌群优化
:玉米中的低聚果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可被双歧杆菌发酵利用,产生丁酸等代谢产物。丁酸能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修复肠黏膜屏障,减少内毒素入血引发的慢性炎症,从而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图片
五、科学食用:让玉米发挥最大价值
尽管玉米具有显著健康效益,但需注意以下原则:
 
摄入量控制
:建议每日食用鲜玉米1根(约200克可食部)或玉米糁50克,提供膳食纤维5-6克,占全天推荐量的20%-25%。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腹胀、消化不良。
烹饪方式优化
:优先选择蒸煮(保留90%以上营养成分),避免油炸(玉米烙含反式脂肪酸)或长时间熬煮(破坏维生素)。烤玉米时需控制温度,防止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生成。
个体化调整
: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老玉米(GI=48),避免甜玉米(GI=70);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玉米须摄入(每日不超过10克);服用他汀类药物者需监测肝功能,因植物甾醇可能增强药效。
图片:玉米不是“神药”,而是健康生活的“基石”
玉米的降脂作用已获多项研究证实,但其效果有限,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强调:“高血脂管理需以药物为基础,玉米等全谷物为辅助,结合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才能实现血脂长期达标。”对于高血脂患者而言,玉米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预防并发症的“天然卫士”——从今天开始,让玉米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为心血管健康增添一份天然保障。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