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健康才富
李静:当更年期来临,我们如何优雅面对?
罗辑思维
2025年8月4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7月28日)
 
01

认识更年期

许多女性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更年期指的是哪一段时期?我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更年期呢?
我查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发现“更年期”这个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如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报告中,更年期的定义是“女性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阶段”;而世界卫生组织将更年期定义为“妇女生育时期结束的时间点”。
在今天这本《炙热的你》中,更年期指的又是女性绝经前后的若干年。医学上有两个严谨的术语可以把更年期的过程描述得明明白白。
第一个术语是“绝经”。
绝经,就是月经的终止。绝经究竟会在何时到来呢?我给你两个数据做参考,第一,大多数女性的绝经发生在45—55岁之间;第二,咱们国家女性绝经的平均年龄是49.5岁。绝经意味着女性生育能力的终止。
但请你注意,真正给女性带来困扰的并不只是绝经这个时间点,而是绝经前后长达数年的一个时间段,医学上称之为“围绝经期”,这个“围”字,你可以理解成“包围”的意思,也就是说,绝经这件事被包含在围绝经期之内。
围绝经期最早可能从三十八九岁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绝经的一年以后。典型的围绝经期长度在2—8年之间,但也有少部分女性的围绝经期会延续到10年以上。
围绝经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经历更年期综合征的时期。更年期综合征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只会发生在绝经期和绝经以后,而是在绝经前的几年就已经出现了。
在进入围绝经期以后,一位女性可能发现自己的月经周期不像从前那样规律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身体上的变化,比如潮热盗汗、心慌头晕。我们的情绪状态也开始波动不定,时而易怒,时而焦虑。这些都是更年期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炙热的你》的作者希拉提醒我们,了解围绝经期的存在是我们认识更年期的关键。但遗憾的是,围绝经期这个概念长期都被学界和社会忽视,导致无数的女性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围绝经期,为突如其来的身体和心理变化而焦虑不安。
我查到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约有1.3亿人,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超过2.1亿,而全球范围内经历围绝经期的女性更是会多达12亿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需要传播科学知识,让她们理解自己的身体正在经历的变化。

02

更年期的激素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女性体内的三种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睾酮。
雌激素的“性格特点”是热情浪漫。雌激素让我们在身体和心理上拥有了那些所谓的“女性特质”。在身体上,它会保持阴道的健康,为我们锁住胸部、双手和双脚的水分,帮助皮肤和结缔组织生成胶原蛋白,让我们拥有红润的肤色和优美的身体曲线。几乎所有美容产品的广告词里提到的那些诱人的说法,都是雌激素能够带来的效果。
在心理上,雌激素还会让女性产生照顾他人的欲望,向往爱情和家庭,并且能够从容不迫地处理社交关系。它也让我们爱美,爱打扮。希拉在书里有个很棒的比喻:雌激素就好比女性的燃料,我们全身各处的器官都遍布着雌激素的受体。它可以作用于我们的血管、心脏、大脑、关节、骨骼,保持这些部位健康强壮,让我们更有活力。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孕激素。它的“性格特点”是松弛冷静。
孕激素可以对雌激素起到必要的制衡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避免水肿,缓解经期前乳房的肿胀。此外,它还参与一套神经调节机制,让我们更容易放松下来,进入深度睡眠。当我们遇到什么烦心事,孕激素还可以帮我们回归冷静。不过,当孕激素的水平过高,我们也可能会对社交失去兴趣,只想要一个人安静地沉思。
第三种激素是睾酮
你可能会好奇,睾酮不是典型的雄性激素吗?它在女性的身体里也存在吗?确实存在。女性的体内也有睾酮,只不过比男性的水平低很多。尽管如此,它同样会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我们的卵巢和肾上腺皮质都可以产生睾酮。它能帮我们增加肌肉,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更不容易发胖。
和雌激素相比,睾酮也能让我们精力充沛,体格健壮,但睾酮的“性格”和雌激素有所差别,它是一种果敢自信的激素。睾酮能让我们保持理智的头脑,干脆利落地作出决策。另外,睾酮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增强我们对异性的渴望。
热情浪漫的雌激素、松弛冷静的孕激素,以及自信果敢的睾酮,它们三位在我们体内此消彼长,协同配合,让女性的身体活力满满,情绪愉悦轻松。不过这出和谐的三重奏有一个前提,就是规律的月经周期。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始于这次月经来潮,到下次月经前为止,时长在21—35天之间,平均大约28天。
在每一个周期中有一个分水岭事件,就是我们的卵巢排出卵子。在排卵前,我们的雌激素水平持续升高,睾酮也随着雌激素的变化发生相对平缓的波动。在此期间,随着上一次月经的结束,我们会感到身体逐渐恢复活力,心情愉快,也更愿意出门参加社交活动,这就是雌激素和睾酮在起作用。
而在周期的后半程,随着卵巢排出卵子,雌激素水平回落,孕激素则逐渐增长,成为主导。这时,下次月经即将来临,我们的心情也在孕激素的作用下渐渐沉静下来,睡眠时长增加,似乎需要更多的休息来恢复体力。
这里有一个重点信息,只有正常地排卵,我们的身体才会分泌孕激素。这就是为什么在更年期,我们的激素调节会陷入紊乱。随着卵巢功能的减退,我们的排卵时间经常延后,这就导致了孕激素的“间歇性罢工”。而缺少了孕激素的制衡,雌激素水平就会持续高涨,直到姗姗来迟的排卵日才会再次回落。
简而言之,在整个围绝经期,三种激素大致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孕激素水平显著降低,雌激素水平在波动中逐渐下降,而睾酮水平相对稳定。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了我们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系列症状。
首先,孕激素的低落会显著地影响我们的情绪。
缺少了这种松弛冷静的激素,我们会感到压力倍增,严重时甚至会陷入抑郁。在压力状态下,我们的身体会分泌大量的皮质醇,这会让体重不可控制地增长。我们的睡眠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此外,缺少了孕激素的排水功能,我们还可能感到关节和胸部肿胀。
在月经中,孕激素原本能起到抑制雌激素的作用,而雌激素的功能之一是在我们的子宫内壁铺设一层层细胞,预备胚胎着床。当孕激素缺席,我们的子宫内膜就会持续增厚,这将导致下一次月经的出血量大,或淋漓不尽。
在绝经前的几年里,雌激素虽然会时不时地高涨,但整体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缺乏雌激素也会损害我们的健康。这首先可能引起萎缩性阴道炎、尿道和膀胱的感染。另外,雌激素作用于女性的全身各处,维护着我们的血管、心脏、大脑、关节和骨骼的健康。
在围绝经期,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我们患上关节炎、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因此升高。除此之外,一些女性还可能出现脑雾的症状,就是突然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我们的记忆力也可能发生减退。
除了刚才说到的这些,更年期综合征还有一项主要的症状,就是潮热盗汗。《炙热的你》这个书名其实就有这层含义,指的是受潮热困扰的女性。潮热袭来时,我们会感到一股强劲的热量从身体内部升起,一时间头昏脑涨,浑身冒汗。这种感觉通常会持续1-3分钟,但也有人经历过长达30分钟的潮热。潮热发生的频率也因人而异,有人几周一次,也有人一天就会发作几次。
潮热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它也和雌激素的缺乏有关。这涉及一点脑科学的知识。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做“下丘脑”,它通过一个叫做“垂体”的内分泌腺释放信号,调节人体的激素水平。你可以把下丘脑和垂体想象成指挥官和联络员,而分泌各种激素的腺体就是它们的下属。当下丘脑发现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偏低,就会不断命令垂体这个联络员,让它通知卵巢释放雌激素。
可是进入更年期后,我们的卵巢已经力不从心。在这种状况下,垂体夹在中间无可奈何,只好不停地疲劳工作。但麻烦的是,持续兴奋的垂体激活了它旁边的大脑区域,而这个区域刚好负责的是调节体温。这样一来,雌激素的缺乏最终导致了体温的紊乱,也就是我们感受到的潮热。
现在你知道,很多症状的根本原因都是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激素紊乱。找到原因,心就不慌了。下面,我们来说说应对的方法。

03

绝经激素治疗

既然更年期综合征的种种症状都是缺乏激素引起的,我们自然会想到通过补充激素来解决问题。但你可能听过一种说法,激素治疗有引发乳腺癌的风险。这种说法是真的吗?我们该如何看待激素治疗呢?这涉及现代医学史上的一桩旧案,也是希拉这本书讨论的重点。
其实,激素治疗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早在三十多年前,它就是欧美国家的人们应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规方案。大量临床证据显示,激素治疗能够预防心脏病和骨质疏松,也能有效地缓解潮热和失眠。
从1980年代初开始,美国医学界开展了两项大规模的跟踪调研,分别叫做妇女健康倡议研究1号和2号。两项研究的初衷原本是为了验证激素治疗的益处,然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002年,1号研究的结果公布,数据显示,受试者在长期服用当时流行的一种激素药物后,患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和乳腺癌的风险都略有升高。
这个结论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对激素治疗的信任在一夜之间崩溃了。律师函如潮水一般涌进制药公司,医生也尽量不再为患者开具激素治疗的处方。数以百万计的女性在停药后再度陷入更年期综合征的煎熬。
假如激素治疗确实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那这样的结果倒也无可厚非。但在2004年,2号研究的结果公布,数据却指向了相反的结论。在2号研究中,使用激素治疗的受试者相比于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患乳腺癌的风险不增反降,患冠心病、脑卒中、结肠癌、骨折、糖尿病的风险也都有所下降。
为什么两次研究的结论完全相反呢?答案是,两次研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激素药物。希拉比较了这两种药物,发现1号研究的药物多出了一种可疑的成分: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
希拉的原话是,这种人工合成物和天然孕激素的差别就如同僵尸和人类的差别一样。很可能这种“僵尸孕激素”就是引发乳腺癌的罪魁祸首。而药物中其余的激素成分不仅不会致癌,还能有效地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对我们的健康有益无害。
遗憾的是,1号研究造成了太强的舆论影响,导致2号研究的结论被彻底淹没了。尽管有专业人士试图扭转公众的看法,却收效甚微。激素治疗会引发乳腺癌的说法刻进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形成了一种顽固的共识。直到今天,我们对激素治疗的担忧仍然源于这项二十多年前的,很可能是以偏概全的研究。
希拉在书中对激素治疗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但从科普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我希望呈现给你更谨慎的内容。我想要告诉你的是,如今的绝经激素治疗是一种应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可行方案。但对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心脏病和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激素治疗仍然是有风险的。
此外,激素治疗有一个黄金窗口期,从围绝经期到来开始,到绝经后的6—10年为止,科学地使用激素,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并且预防多种老年阶段常见的疾病。但你是否适合接受治疗,适合接受怎样的治疗,都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北京协和医院的妇科专家陈蓉医生告诉我,截至2022年底,咱们国家已经有一半的医院都开设了更年期综合门诊。不论你的身体是否已经出现了症状,我都建议你在下次体检的时候加一项女性激素六项检查,它可以帮助你明确地了解自己的激素水平,一旦发现激素缺乏的征兆,就可以早做应对。

04

我们需要主动健康

除了寻求专业的医学支持,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40岁以后,我们尤其要学会主动健康。这里我说的“主动健康”,指的是主动选择那些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基于我自己的经验,我想给你几个简单可行的建议。
首先,在饮食方面,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补充更多优质的蛋白质,并且做一些力量训练,促进蛋白质的吸收。
在更年期,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我们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身体更容易发胖。这时候调整饮食,养成运动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得到认真地听了冯雪老师的《科学减肥16讲》《高血脂医学课》
我特别喜欢她的一个理念,她说:“运动不是爱好,而是处方。”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同时我也把自己的饮食方法推广给了更多40岁以上的女性,每餐遵循“四拳法则”,拳就是自己的拳头,煮熟的餐食,每餐两拳蔬菜、一拳蛋白质、一拳优质碳水,优质碳水就是非精米白面,比如糙米、玉米、红薯。最近有10万名40+的女性就跟着我,通过四拳法则,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轻轻松松地瘦下来,各项指标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接下来,我建议你适量地补充维生素D,并且每天都争取晒够15分钟的太阳。晒太阳的时候尽量晒到我们的后背和四肢。这是因为进入更年期后,我们的雌激素水平下滑,骨骼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我上次就这个问题咨询了薄世宁医生,他告诉我,在给所有女性的营养建议中,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每天补充维生素D。至于晒太阳,这是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我每天早上都会在楼下安安静静地晒15分钟太阳,喝杯咖啡,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你也可以试一试,晒过之后,你真的会感觉,无论是身体还是情绪,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当然,我说的主动健康也不只是身体健康,我接下来的两个建议就针对心理层面。我认为,更年期的女性需要主动社交,去跟你的同龄人建立连接。
建议你去参加一些艺术疗愈相关的活动,比如我就喜欢看话剧,看脱口秀。看话剧会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看脱口秀会让我们放肆大笑。我也建议你尝试学一门乐器,或是绘画、书法、陶艺。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自我表达,释放出那些压抑已久的情绪,让我们看见自己真实的需求。
我的最后一个建议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建议更年期的女性不要轻易离开职场。我知道不少人会在更年期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因为这时候,我们的情绪被复杂的生理变化扰乱,甚至大脑功能也受到了激素紊乱的影响。
我也想提醒你,不要因为此时的状态不佳就彻底否定自己。你或许会在接下来的两年面临挑战,但只要在心理上做好足够的准备,采取科学的方法,耐心地等待风暴平息下来,你就会发现,你仍然是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最后,我想送给你一句话,这是我在采访希拉时,她对我说的:“更年期不是人生的深秋,而是盛夏。”我们刚刚来到人生炙热的中场,一切都仍然生机勃勃。希望这本书带给你健康和勇气。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