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文物古蹟 山川攬勝
这幅画揭开了古罗马奴隶生活的真实一角
小倩侃侃
2025年4月25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4月20日)

一提起“奴隶”,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几乎都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欧洲商人将非洲人强行掳走,再运往美洲种植园进行残酷剥削。
 
然而,历史上的奴隶制远不止这一段耻辱的烙印,它在人类文明的多个时期和地域中皆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过,比如古罗马的奴隶制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今天介绍的这幅出自法国学院派大师让-莱昂·热罗姆(Jean-Léon Gérôme)的《“小心狗”》描绘的正是一位境遇悲惨的古罗马奴隶。
 
“小心狗”(1881年)
 
画面中,一名被锁链束缚的奴隶,卑微地蜷缩在墙角给大宅供暖的砖砌炉灶旁。
 
他衣不蔽体,上半身只能打赤膊,脖子和脚踝戴着沉重的镣铐,表情既疲惫又麻木,头顶上那块写着拉丁文“Cave Canem”( “小心狗”)的铭牌显然暗示了他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
 
背景里隐约可见宏伟的古罗马建筑,还有身穿“托加”的自由民三三两两结伴行走在柱廊间谈笑风生,与前景中穷困潦倒的奴隶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即使此时此刻太阳高照,光芒万丈,也很难温暖陷在阴影里的奴隶。
 
不难看出,这种对人性的剥夺,与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黑暗如出一辙,却又因古罗马社会的特殊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古罗马,奴隶可能是战俘、债务人或被遗弃的婴儿,他们从事从家务到角斗的各种劳动,为拥有他们的主人创造了庞大的财富,但他们的命运却完全取决于主人的意志。
 
「希腊与罗马的不同之处在对待奴隶的处置方式上也可见一斑。希腊的奴隶除了极少数例外,注定终身为奴。
 
相反,罗马的奴隶中有解放奴隶。这一制度规定他们或者用攒下的钱赎回自由,或者在经过长年劳役之后,像获得退休金一样被授予自由。解放后获得自由的原奴隶叫作解放奴隶,其子孙可以获得与罗马自由公民完全相同的公民权。」(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我们无从得知热罗姆这幅画中的奴隶的命运走向,如果足够乐观,可以参考古罗马有名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公元50-138年)。
 
他原本出生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内,因为母亲是一名奴隶,所以他从呱呱落地便也成为奴隶,长大后才被主人带到罗马。
 
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爱比克泰德刻苦钻研了斯多葛学派的全部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课程,后来获得了自由身,他就以教授哲学为生。晚年被驱逐出罗马后,他搬到希腊的尼科波利斯还建立了一所哲学学校,继续传播斯多葛学说,直到去世。
 
他自拟的墓志铭甚至流芳百世:“此处埋着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身体残疾,极其穷困,蒙受诸神的恩宠。”
 
值得注意的是,爱比克泰德的智慧影响了包括罗马帝国皇帝马库斯·奥勒留在内的许多人。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等等。
 
让-莱昂·热罗姆
 
今天我们已经无从得知,爱比克泰德年轻时是否跟热罗姆画中的奴隶一样,被主人锁在街边以饼充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但可以想象,或许正是降临在他身上的苦难,锻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敏锐洞察——无论外界施加的桎梏多么坚牢,一个人只要掌控自己的思想,总有一天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