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經濟學千禧大疑案 II
漁業危機的經濟觀
梁海國
2016年4月15日
(原文發表於197748日的《經濟觀察》)
 

最近漁農處公布研究結果,指出於一九八年後本港的鹹水魚類的魚獲量將會減少,其原因就是在本港一帶的捕魚區魚類逐漸由於捕捉的頻密而生長減少。這個現象實非香港所單獨面對,卻是一個世界性普遍的問題。世界性糧食的恐慌早已為經濟學家們所憂慮,而漁業的危機顯得問題更為嚴重。回說香港,在三數年間我們將會跟隨日本之後發生漁產短缺的現象。在那時候海鮮將會相當昂貴,香港人要吃海鮮也得花費較大。究竟海洋捕魚業的危機是否一個必然的趨勢呢?愛吃海鮮的香港市民必然是十分關心的。本文就此方面提供經濟學的簡析,利用「所有權」的概念去遠觀海洋作業的前景。

 

海洋捕魚業前景不樂觀

 

在討論捕魚業前途之先,我們試看看每天所吃的食物的生產模式。我們所吃的大都是豬、牛、羊、雞和鴨等家畜和家禽。這些都是由人工飼養的「畜牧類」。在畜養當中禽畜的所有明確的界定,牠們都是有一定的主人,牠們的身價都成為其主子財富的一部分。在私有制度下,每個人都努力保護自己的財富和希望財富的增長。這種心理和禽畜的所有權連在一起,使到那些豬、牛、雞、鴨的生命受到主子的保護,而牠們的生育和生活都有人照顧。在利潤誘因的驅使下,雞仔和豬仔都被養得肥肥大大,才送到市場上賣。當供應產生短缺的時候,豬和雞的價錢上升,使大家都盡量想法子去養豬和飼雞。每個豬農都期望多生豬仔,而豬仔亦快高長大。在這種動力下短缺只會是暫時的現象,而決不會是長期的趨勢。

 

但是如果雞的所有權並無界定,某甲所養的雞某乙可以取而宰之,只要誰個喜歡便可以予取予攜,可以想像到的結果將會是所有的雞不給人們吃光也會全部餓死。在那環境下不會有人願意花錢和花時間去養雞了。這個例子似乎與現實脫節,但回顧海洋生物和野生動物的處境卻是岌岌可危。野生動物不少已被人類捕殺淨盡,瀕臨絕種的邊緣。海洋魚類的生長下降,亦是同一道理。那就是大家只管去捕魚,而不想到要在海洋中養魚。原因何在?正就是海洋裏的魚類所有權無法界定,誰去飼養或保存此等魚類往往都是白費功夫的。投資在海洋魚類的繁殖其成果不一定歸投資者所有,某甲所繁殖的魚在大海中隨時為某乙所捕獲,變得某甲血本無歸,某乙卻可不勞而獲。如此某甲又怎能願意去繁殖海洋魚類呢!人同此心,不單是個別人士如此,而整個國家亦並無兩樣。過去各國只會大事發展捕魚技術,但卻不大關心海洋魚類的繁殖,即使有了些國際性組織和協議,到頭來各國依然是陽奉陰違,對於魚類的繁殖並無多大的裨益。究其原因仍是公家事無人理,「三個和尚無水吃」的老套活劇。

 

在糧食問題上所有大部分的農作物和禽畜類的培植和飼養皆是由人工達成,此等作物的所有權都明確的界定。生產和成果的關係總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海洋中的魚類卻是沒有明確的所有權,魚獲量的多寡與是否飼養魚類無關,而只看捕捉到多少而定。所以所有漁業的投資都放在捕魚技術之上,而有關魚類的繁殖的工作更顯得少之又少了。基於此種由所有權問題所引申的缺憾是先天性的,要改變是沒有多少大的希望。全世界的海洋魚類的前景實在黯淡,而香港的捕魚業的前途亦無法樂觀。我只得等吃貴海鮮好了。

 

飼養漁業必然興旺

 
海洋鹹水魚獲面臨的困難基本上是一個所有權的問題,要尋找解決的方案亦只得多從這方面手。一個可行的途徑就是把漁業的生產方式改變,從「游獵方式」轉移到「畜牧方式」。從人類經濟史的觀察,「畜牧事業」的興起是人類文明的開始,亦是所有權制度確立的啟蒙。過去人口稀少,大海和原野的生物在自然界中得到平衡,那時候所有的動物都是野生物,而牠們的繁殖配合少量人口的需求,畜牧業並不發達。但隨人口的增加,原始繁殖的生物已不能供應人口膨脹後的需要,人類便開始用人工的方法去培養禽畜。同樣的發展,現在世界海洋魚類的繁殖遠遠追不上人類日漸增加的需要,我們就應該去努力發展魚類飼養,因為飼養魚類保證了投資者的所有權,在市場功能,利潤掛帥底下,魚類的飼養事業必然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