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道長話短
《道教文學提升呂洞賓之全真道地位》(3)
梁理中
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
2014年10月15日

 三、道教文學之推助

(二)雜劇之「度脫思想」

    按前香港大學教授王兆漢分析,呂祖其實同時發揚全真道之南宗及北宗,前者指授徒劉海蟾,由其再傳張伯端發揚光大;北宗則指授徒王重陽,之後由「全真七子」作承傳[1],故呂祖通過兩大宗派的產生和發展,其度世功德更是無量無盡,而雜劇作者把他看成恩澤及物的人,大概是出自對他的表心景仰和歌頌[2]。而全真教眾多祖師的傳道行為,普遍存在「度脫精神」和「隱逸思想」,前者講述超度解脫生死苦厄,本身來自佛家概念,但全真教借用「度脫精神」,說明具有使眾生得道成仙的精神,較傳統道家強調之「隱逸思想」,積極得多,而此點正好捉緊當時劇作者之心弦,故很自然就透過雜劇之創作而歌頌「度脫精神」,當中包括:

《黃梁夢》——寫漢鍾離度化呂洞賓。

《藍采和》——寫呂洞賓度脫藍采和。

《鐵拐李》——寫呂洞賓度化李鐵拐前身岳壽。

《竹葉舟》——寫呂洞賓點化陳季卿。

《岳陽樓》——寫呂洞賓度化岳陽樓前柳樹精及梅花精。

《城南柳》——寫呂洞賓度脫岳洲柳樹精。

《昇仙夢》——寫馬丹陽度化桃柳二樹精。

《劉行首》——寫馬丹陽度化汴梁行首劉倩嬌。

《任風子》——寫馬丹陽度化屠戶任風子。

    至於東華帝君及王重陽,他們在雜劇中不是要角,儘管細閱劇本後不難發現他們的「度脫精神」,但描繪上就不及前述三位祖師[3],而當中更以呂洞賓之取材最多(九份劇本中佔六份),皆因呂洞賓在宋元時代,已憑「神仙」身份出現,故影響力自然比剛由人成仙「全真七子」之馬丹陽為大。雖然鍾離權為呂洞賓師父,但他所處年代較唐代徒弟為遠:一說為五代至後晉人[4];另說為漢代人,故又稱漢鍾離[5],而他在後世人心目中,以丹道研究為出色,不及呂洞賓涉獵儒、釋、道三教事跡,故劇作家喜歡取呂祖作為題材。按《道心人情:中國小說中的神仙道士》引述,呂洞賓度脫了不少有緣之人。在《呂祖全傳》、《東游記》、《韓湘子全傳》等小說中,他度脫了何仙姑、韓湘子、藍采和、柳樹精等人成仙[6]

    小結:多了劇作者將「度脫思想」題材,透過呂洞賓作為主角去演繹,自然提升了此神仙在普羅大眾之認識及認受,故他們到道觀參拜時,自然會找呂祖神位所在,向其作福或懺求,導致全真道不能不將呂祖看成代表該教之神仙。

 

(三)八仙效果

    呂祖為全真道祖師身份外,他亦是民間所信仰之八仙中一成員,雖然浦光清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八仙考》中推出,八仙的組成於真正的道教關係很淺[7],但亦有學者對八仙故事系統進行全面清理時發現,八仙故事首先是一個由道教徒建構的宗教神話體系,以後才演變成文人神話、民間傳說和民間信仰[8]。在道教傳說中,八仙故事內容最富於現實性和人情味,最為多姿多彩,而湖北的一首歌謠,剛好道出八仙過河故事之生動與活潑:

「八仙過海來游記,各顯神通真有趣。

漢鍾離酒醉騰雲起,手執拐杖鐵拐李。

韓湘子吹橫笛,張果老倒騎驢,

呂洞賓駕騰雲起,何仙姑笑嬉嬉。

採荷葉把花籃提,曹國舅云牙板落在東海底……[9]

 

    從歌謠所載,呂洞賓在八仙之描述較莊重,且有法力。有學者將八仙故事之流行篇目分成(一)修仙學道的事跡,(二)興利除外,賜福消災,(三)勸善懲惡,指點人生,及與仙凡鬥智,人可勝天[10]。而只有呂洞賓,其故事皆可分別套入四項篇目內,當中計有《呂洞賓修仙》、《三醉岳陽樓》、《仙女店》及《二堵甌江》。此外,學者劉守華亦在其《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內,特別提到呂洞賓的民間傳說數量最多[11]

    小結:八仙故事普遍受大眾歡迎,而取材自呂洞賓之作品又特別多。呂祖自得道後,不斷濟世,宋代封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全真教奉為「北五祖」之一,通稱「呂祖」,其塑像見於許多道教宮觀,民間香火頗盛[12],故其在全真道的地位的確被八仙傳說之道教文學故事,不斷地提高了。

 

- 續 -



[1]黃兆漢:《中國神仙研究》,頁293

[2]黃兆漢:《中國神仙研究》,頁299

[3]黃兆漢:《中國神仙研究》,頁299

[4]吳楓主編:《中華道學通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頁10611062

[5]干春松:《神仙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頁三二三至三二六。

[6]浦江清:<八仙考>、《清華學報》(卷1期),19361月。

[7]黃景春、李紀:《道心人情:中國小說中的神仙道士》(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頁67

[8]吳光正:《八仙故事系統考論:內丹道宗教神話的建構及其流變》(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73

[9]湖北《興山縣歌謠分冊》68頁,1988年編印

[10]劉守華:《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8),頁5962

[11]劉守華:《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頁63

[12]劉守華:《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頁63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