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道長話短
《從四聖諦看儒道生活觀對「苦」之概念》(2)
梁理中
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
2014年12月2日
  1. 了解四聖諦


      為配合本文之命題,我們必須對四聖諦有較深入之理解,故可從相關經典原文、內容分析及宗教特點作探討。

     

    1. 四聖諦經典
        

      由於印度佛教經典是由「結集」方式產生,所以同一佛理亦有很多經典作記錄,有關四聖諦之記載亦如是,現將兩則較重要而對本文討論較有影響之原文節錄如下:

       

      1. 《雜阿含經原典》(三七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捺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聖諦智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集滅,此苦滅聖諦已知當知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以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比丘!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諸比丘!我等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亦不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得脫,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1]

         

      2. 《雜阿含經原典》(三八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羅捺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聖諦,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四諦。若比丘於苦聖諦已知、已解,於苦集聖諦已知、已斷,於苦滅聖諦已知、已證,於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是名比丘斷五支,成六分,守護於一,依倚於四,捨除諸諦,離四衢,證諸覺想,自身所作,心善解脫,慧善解脫,純一清白,名為上士。』佛說此說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2]

- 待續 -


[1]吳平釋譯.星雲大師總監修:《雜阿含經》,(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頁一六九至一七一。

[2]釋印順會編:《雜阿含經論會編》(劉宗求那跋陀羅譯經‧唐玄奘譯論),頁一一三。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