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道長話短
《從四聖諦看儒道生活觀對「苦」之概念》(3)
梁理中
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
2014年12月4日

(一)   四聖諦內容分析
  看過以上兩則原文,我們發現印度佛教對苦集滅道之說法,層次十分清楚,說明了苦之真理是其弟子未聽過的,為佛陀首創,聽完後應當有正確之思惟,從這產生法眼、正智、三明、覺悟;同樣鋪排亦描述苦的根源,滅除苦的真理,而滅除苦的方法的真理,順序即為四聖諦之「苦」、「集」、「滅」、「道」。在印度佛教經典中,記載佛法的描述很細緻,有層次且邏輯性很強。
  當再細心分析四聖諦時,筆者認為「苦諦」乃指以智慧觀察世間事物,情與無情悉皆為苦。形成苦的原因,不外是我與物、人、身、心、欲、見或自然等關係不調和(例如生病);「集諦」乃指以智慧徹悟煩惱與造業是形成生死痛苦的原因。眾生由於無明、貪愛、瞋恚等煩惱的驅使,而積集種種惡業,由於種種惡業而招致種種苦果(例如病源);「滅諦」乃指透過智慧,證得涅槃,究竟解脫生死煩惱,「涅槃」是指修道者在知「苦」斷「集」後,由修「道」所證得的解脫境界(例如病癒);「道諦」乃指達到究竟涅槃的方法,一般指佛陀初轉法輪時所開示的八正道(如藥物)。其實,苦集二諦亦可稱為世間因果:不斷推動輪迴的因果,皆因「集諦」(即苦因),起自前生之惑、造業,繼而帶到今生需受之果報,就是「苦諦」(即苦果),如果我們不夠智慧去了斷,今生又會起惑、造業,製成下世苦果(即苦諦)之苦因(即集諦),如此類推,永無止境。要脫離生死輪迴,達至還滅解脫之境界,可透過「滅道」走出世間因果,達至真正了解世間的苦,消除苦的成因,從而超越苦,達到真正的涅槃自在[1]
  印順法師在其《印度之佛教》一書內,提到釋尊於初轉法輪時,嘗約之為四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為苦諦,愛為集諦,愛滅為滅諦,以厭苦離欲解脫之道為道諦[2],非常清楚地透過四聖諦向現代人說法,提醒人們離愛欲;季羨林亦在其《佛教十五題》一書內,提到四聖諦是苦、集、滅、道。意思就是說,人世無常,一切皆苦,造成苦的原因就是煩惱及業,必須從煩惱及業中解脫出來,達到涅槃境界。達到涅槃境界的道路就是所謂八正道[3],當中包括(一)正見(明四聖諦之理);(二)正思惟(尚思為籌,增長真智);(三)正語(以真智修口業,不作非語);(四)正業(以真智除身之一切邪業,住於消淨之身業);(五)正命(消淨身口意之三業,順正法而活命);(六)正精進(發明真智,強修涅槃);(七)正念(以真智憶念正道,無邪命);(八)正定(以真智入無漏消淨之禪定)[4]
  為方便印度佛教徒理解四聖諦,當中又有將苦分為三苦,包括(一)苦苦,指苦惱逼迫之義,即約苦憂二受而言,指身心苦惱之苦,又稱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及五陰熾盛。(二)壞苦,指萬法無常,樂境才現,苦境即來,當樂境壞減之時,即是壞苦。(三)行苦,指我們的神識,遷流無常,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殺那有九百生滅,是為行苦[5]

- 待續 -


[1]引述自香港中文大學2009-2010文碩士(宗教研究)課程內「印度研究史」(RST5136)第三、四講之筆記。

[2]印順:《印度之佛教》,(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頁二三。

[3]季羨林:《佛教十五題》,(北京:中華書局,2007),頁22

[4]唐明舟編:《佛學辭典》,(台北:星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頁三四。

[5]吳聰敏居士演述‧李炳南教授編表:《佛學概要十四講》,(台中:青蓮出版社,1994),頁四三至四七。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