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道長話短
《從四聖諦看儒道生活觀對「苦」之概念》(7)
梁理中
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
2014年12月13日

(一)    《太平經》內有較多「苦」字

  相對儒教之《四書》,道教的《道德經》及《南華真經》,被認為道教養生活治國安天下的開山巨著《太平經》,出現了較多「苦」字,初步估計,約有250個苦字,這情況亦算合理,皆因《太平經》涉獵範圍甚廣,而且有提到治病養生、安邦定國,當中一定連接到人世間的苦難。可是,太平經之編輯很長,以王明編之《太平經合教》(上下冊)為例,全書字數共有382,000[1],比對經電腦掃閱《太平經》原文所現近250個苦字,「苦」字在《太平經》之比重,其實同樣可算是微不足道。

  《太平經》是中國思想文化史、宗教史上真正映現出道教的特質與特色的第一部原始經典[2],它對苦的描述,多少亦影響中國道教徒如個看「苦」,筆者作初步估計,當中所提到的「愁苦」,約有近100個,而「疾苦」,則有近30個,其餘120個「苦」字屬不同類別,又或是沒有特別註明原因。總的來說,《太平經》當中所提之「苦」,同樣可歸類於四聖諦之「苦果」,很少涉及「苦因」,而解決「苦」之方法,《太平經》多以道教之醫術、理念(存想意智)及治訣處理,當中沒有提到如四聖諦所述之了脫生死道理。

小結:

        道教主張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故稱貴生,《道德經》亦有在〈貴生章第七十五章〉提到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故道教徒之生活觀是講求珍惜及享受生命,他們              所信仰追求之仙道,具有鮮明的“唯生”理念和混“道”於“術”的特色。此外,道教亦    獨具“天道承負”之因果報應觀,造成很多信徒都明白自己面對之事物及處境,其實是與    祖先所做的事有關[3],概念上似印度佛教之“因果關係”,但由於中國人重視宗族及祖   先,故要為成人所做之事作承負,故無法像印度人之文化那麼般瀟灑:會自己想辦法去了    脫自身之生死輪迴。此外,道教傾向透過修煉、養生、丹道去治病,救自己亦救他人,故    有“我命在我不在天”之看法,所以四聖諦之概念,對中國道教徒並不適用。



[1]王明編:《太平經合教》(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之「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頁內。

[2]楊寄林譯注:《太平經今注今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頁2

[3]李養正:《道教義理綜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頁2327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