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道長話短
閱讀報告(4)
梁理中
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
-0001年11月30日

<道教施食煉度科儀中的懺悔思想:以當代四種廣東與江浙道教科本作為中心思想>[1](下稱「閱讀文章」)

 

3. 閱讀文章」之分析

  為對「閱讀文章」有深入瞭解,筆者嘗試從其他學者之著作,看看黎教授之文章結構處理是否合理。

3,1 選四種道教科本夠代表性嗎

    黎教授用了四個廣東和江浙道教科本作為中心考察(分別是《先天斛食濟煉》、《青玄煉》、《太乙煉》及《蓬壺煉》),從而歸納出當中施食煉度環節,有足夠鼓動亡魂自己懺悔的文字內容,究竟這四個幽科科本的代表性是否足夠,會成為文章立論之關鍵。剛好,道教著名學者陳耀座教授在其《道教神學概念》一書中提到,齋醮科儀是道教神學思想的啟示,而上香請神更體現神人溝通。當中陳教授亦提到,現在道教界的煉度科儀有五種,一種是江南正一派道士做的「太一煉」,祈請的神靈是太乙救苦天尊,一種是蘇北正一派道士的「蓮壺煉」,一種是上海正一派道士做的「斗姥煉」,一種是全真教道士做的「鐵罐煉」,而粵港地區全真教道士也有自己的煉度科儀,那就是《先天斛食濟煉幽科》[2]。即使未確定「太一煉」是否「太乙煉」,黎教授已用了「蓬壺煉」及「先天斛食濟煉」 (即陳耀庭教授所提之《先天斛食濟煉幽科》) 為樣本,而黎教授作為在港研究施食煉度之學者,他選用香港正一派道士亦有使用之《青玄煉》作研究,亦屬合理。「閱讀文章」提到「太乙煉」即江蘇蘇州之《太極靈寶祭煉科儀》,而黎教授在其「《先天斛食濟煉幽科》考:一部廣東道教科儀本的文本源流研究」文章中提到,《太極靈寶祭煉科儀》是一直流傳於蘇州地區正一靈寶派的施食煉度科儀;同時亦提到「《太極靈寶祭煉科儀》對存想太乙救苦天尊來赴道場有更詳細描述……[3];此外,陳耀庭教授又在其「論《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歷史發展及其社會思想內容」文章中提到,江南一帶道士的「煉度」科儀,大致有四種:全真派一種,俗稱「鐵罐煉」;正一派三種,蘇北一帶流傳的俗稱「蓮壺煉」,蘇州一帶流傳的俗稱「太乙煉」,上海地區流傳的是「斗姥煉」,當中蘇州的「太乙煉」一脈相承於乾隆本《太極靈寶祭煉科儀》,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4]。凡此種種,筆者有理由推斷《太極靈寶祭煉科儀》(即《太乙煉》),與陳耀庭教授所提之「江南正一派道士的《太一煉》,祈請的神靈是太乙救苦天尊」,實屬同一科本,故黎教授在「閱讀文章」中選用了四種煉度科儀,除了香港正一派道士專用之《青玄煉》,其餘三種皆為陳耀庭教授所認同目前道教界較流行五種煉度科儀之內,故可視作非常有代表性,對其研究推論之結果,應容易被接認。

 3.2 宗教神學之立論

  黎教授在「閱讀文章」以神學概念,選出四個施食煉度科儀為例子,嘗試從「懺悔」的主題,內容和特殊的表達形式,分析這四個科儀如何以陰間世界的「他者」----亡魂作為普召的對象,從而傳達道教對「沉淪、懺悔和救度」這一永恆宗教主題的深刻反思和信仰關懷。筆者認為是可行的,被認受的,皆因陳耀庭教授在其道教神學概念一書中,亦有提到齋醮儀式就是一個陽上世界和神仙世界,或者陽上世界和陰世地獄相互溝通的場合,這也就是人和神靈,人和亡魂相互溝通的場合[5]。再者,鄭志明在其《宗教生死學》中,亦提到道教擴大殯葬禮俗的儀式內涵,不僅透過祭祀來傳達慎終追遠的思想情感,還要完成為亡者追福度亡的宗教目的,以誦經,懺悔,設壇作齋與超度亡靈等活動,來滿足生者與亡者儀式交感下的精神需求[6],故黎教授在「閱讀文章」之分析立場,是站得住腳的。

- 待續 -



[1]文章摘自《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137)(No.57),本文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支持計劃「道教與廣東地方社會研究」(計劃編號:CUHK445309)的部份成果

[2]陳耀庭著:《道教神學概念》(236)

[3]參考網頁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51p117.pdf

[4]文章為陳耀庭注釋:《先天斛食濟煉幽科》(附錄二,頁四六一)

[5]陳耀庭著:《道教神學概念》(235)

[6]鄭志明著:《宗教生死學》(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901,頁267)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