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3年11月14日)公元700年,狄仁杰去世,噩耗传到76岁武则天耳里。
她顿时天旋地转,双腿发软,忍不住潸然泪下,失声痛哭,过了好长时间才喃喃地说:“国老去了,朝堂空了……”
从此每当朝廷遇到大事,而百官又商议许久不能定夺时,武则天就会不由自主地仰天长叹:“老天为何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国老啊!”
在武周朝代,有这样一位人物,曾两度拜相,深受女皇武则天的器重。
他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是山西太原人,在成为宰相之前,他曾担任大理寺丞,专门管理各个地方司法案件的复审。
因此,他得以接触到许多冤假错案,1年之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17000人,最后竟无一人冤诉,足以证明狄仁杰的断案如神。
这也是后世多作《神探狄仁杰》的素材来源。
狄仁杰深得民心,尽受爱戴,甚至有百姓为他立碑勒石。狄仁杰的德政事迹被流传开来,渐渐入了武则天耳里。
这时武则天刚刚才建立武周,作为史无前例的女皇帝,她急需一个德行俱佳,且从未在京为官的人保驾护航,狄仁杰则是最好的人选。
起初,武则天试探他:“你在地方为官政绩突出,却有人在背后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摇摇头:“臣不想知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无过错,那是臣的幸运。”
回答得如此缜密,既迎合了圣意,又表明自己不屑于小人行径,狄仁杰的一番话让武则天甚是满意。
然而,位居宰相的狄仁杰却遭到酷吏来俊臣的诬陷。
来俊臣是武则天执政初期任用的一名酷吏。当时武则天根基不稳,大大小小的叛乱层出不穷。
所以,武则天为巩固政权,启用了酷吏制度,妄想以残酷的刑罚让人屈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武则天的雷厉风行会有一定效果,但仅仅是以暴制暴,并不能一劳永逸。
至少狄仁杰是这样认为的。他和酷吏们的想法相悖,不出所料遭到陷害,被来俊臣强行戴上谋反的帽子。
幸而武则天明事理,心里明白狄仁杰无罪,但她又不想破坏自己一手打造的酷吏制度,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狄仁杰贬去外地,暂时避避风头。
02
狄仁杰对此毫无怨言,安稳度过几年后,他又被武则天起复为相,而这次狄仁杰的能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外,狄仁杰率十万大军击退突厥,事后还安抚好千千万万受害的百姓们。
在内,他敢于谏言,劝阻武则天远征拓疆的计划,而是把重心放在整顿内政,增强国力上,获得武则天和众大臣的一致赞同。
不仅如此,像后来的贤相张柬之、姚崇等人,都是经过狄仁杰举荐的。可以说,狄仁杰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唐王朝,源源不断地为其运送治国人才。
公元700年,70岁的狄仁杰走到了人生尽头,武则天闻讯泪目,当即下令废朝三日。
过后,狄仁杰的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精美的木盒,里面端放着一封奏折。
奏折上赫然出现8个大字:“朝堂之事,与之推心。”
这是武则天给予狄仁杰至高无上的评价!
两人之间,不仅仅是老乡(武则天也是山西人),是君臣,还是推心置腹的朋友。
03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给太子李显,江山政权又回了李家手里。
没想到,李显上位第一件事就是“追赠狄仁杰”。他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毕竟没有狄仁杰,自己也不能顺利坐上皇位。
当初,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已接近高龄的武则天万分纠结,到底是立李家儿子,还是立武家侄子为储?
在关键时刻,狄仁杰站了出来:“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姑侄和母子哪个更亲?如果立子为储,则会世代享受着后人香火。如果立了侄子,天底下还没听说有哪个侄子会供奉姑母的。
正是这番话给武则天吃了颗定心丸,她决定把江山还给李家。
其实,狄仁杰虽在武则天手下为官,但心中一直有个强烈的愿望:“恢复李唐,臣虽死无憾!”
甚至连他举荐过的张柬之,也是后来神龙政变的主谋。
这让人唏嘘不已!古代地位最高的女人,即使做了皇帝,也逃不过男权主义的枷锁。
不过话说回来,狄仁杰为李唐王朝鞠躬尽瘁,而唐朝后来的皇帝,除开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的表现,其他的还真不能和武则天的功绩相匹敌。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