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1月27日)西魏大臣杨忠,人到中年还没有儿子。
对于一个有爵位的权贵来说,没有子嗣,也就没有继承人,这很让人头疼。
杨忠35岁那年,他的妻子吕苦桃终于在冯翊般若寺诞下了一名男婴。这个孩子出生后,有个叫智仙的尼姑对杨忠夫人说,这位公子不能像常人那样养育,应该留在寺院中的别馆抚养。
杨忠夫妇中年得子,自然对这个儿子万分疼惜,而北朝佛教兴盛,他们也相信智仙的话,认为孩子托身寺庙,更有可能健康成长。
于是,杨忠的儿子在寺院中度过了童年时光。师父智仙为他起了个威风凛凛的小名,叫“那罗延”,并告诉他:“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
那罗延,意为佛教中的金刚力士,一般是手持法器、具有神力的护法神形象。智仙知道,这个将门出身的虎子终将走出寺庙,到广阔的天地建立不世之业。
这个小名“那罗延”的孩子,后来成为终结南北朝乱世、开创“中华第二帝国”的传奇皇帝,他在史书中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杨坚。
1
杨坚早年不仅有一个叫“那罗延”的小名,还有个鲜卑姓,叫“普六茹”。其父杨忠凭借追随宇文氏的功绩被赐姓普六茹,到北周时官至大司空、柱国大将军,受封为随国公。
杨坚出生于一个鲜卑化的汉人家庭,其出身将在他日后的成长经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要从杨忠的奋斗史说起。
杨忠本为北魏武川镇军人,《周书》《隋书》等官修正史一般称其为关中大族弘农杨氏的后裔,这个说法是否靠谱有待商榷,但自打杨忠出生时,他们一家就是武川镇的军户。
北魏为抵御柔然等少数民族,依靠阴山屏障,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以北设立六个军镇,其中,武川镇位于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北魏后期,六镇起义冲击了鲜卑元氏的统治,也让像杨忠这样的武川镇军人卷入到中原的纷争。
杨忠相貌魁梧,武艺超群,身长七尺八寸,在战场上格外勇猛,是一员横刀立马的猛将。史载,有一次,杨忠随宇文泰出外狩猎,遇到一只猛兽,杨忠丝毫不惧,挺身上前,用左臂挟持兽腰,伸出右手拔出兽舌,将猛兽当场制服,其勇武深得宇文泰的赏识。
宇文泰也是武川镇军人出身,他在六镇起义后的乱局中崛起,割据关中,成为西魏权臣,也是后来北周政权的实际奠基人。
当时,宇文泰的帐下聚集了李唐先祖李虎、杨坚老丈人独孤信等六镇出身的猛人。
宇文泰建立由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执掌军政的制度,形成以武川镇军人为中心的政治势力,这些家族又通过婚姻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大司马独孤信的长女是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而李虎之子李昺(即唐高祖李渊之父)迎娶了独孤信的四女儿。
史学家陈寅恪将这个从西魏、北周一直绵延到隋唐时期的政治集团,称为“关陇集团”。
转眼间,杨坚到了娶妻的年纪。
杨忠的老上司独孤信看中了相貌非常、气度不凡的杨坚(“见高祖有奇表”),于是将第七女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为妻。
《隋书》记载,杨坚大婚时,时年14岁的独孤伽罗要他发誓,从此只与她一人相爱,“誓无异生之子”,也就是不能跟其他女人生孩子。杨坚从小在寺庙长大,形成了老成持重的性格,遇到刁蛮的独孤家七小姐,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至少,直到独孤氏去世时,杨坚都信守承诺,甚至不敢轻易地接触其他女子。
但是,小夫妻的恩爱日子很快被朝中激烈的政治斗争打破了。
杨坚结婚后不久,他的老丈人独孤信就遭到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排挤,被逼自尽,独孤家族从朝廷勋贵变成了罪臣之家。
专权跋扈的宇文护带给杨坚一种莫名的危机感。
论关系,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论地位,他也是北周的创业功臣。宇文护在西魏、北周建立的过程中屡立大功,宇文泰去世后,他又以大冢宰(总领百官,相当于宰相)的身份,接连辅佐宇文泰的两个儿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周明帝宇文毓,但没过多久就把这两个堂弟干掉了。
随着宇文护逐渐威胁到北周皇权,他想拉拢关陇集团的其他成员给自己撑腰,于是向杨坚抛出了橄榄枝,有意给杨坚一个美差。宇文护的意思是,小杨啊,你不要不识抬举,跟着我有肉吃。
年轻的杨坚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否该跟着宇文护站队,就去找他爹杨忠商量。父亲杨忠给他出主意,说:“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
俗话说得好,媳妇夹在婆婆和小姑之间,总是不好处理关系,你就让宇文家这两帮人自己折腾,别去凑热闹了。杨坚听从父亲的建议,不参与宇文护的夺权之争,但也因此不受重用,只能当个清闲的小官。
杨忠不愧是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就在宇文护连杀两个北周皇帝后,北周第三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不愿再任人宰割,历经多年的蛰伏,宇文邕对堂哥宇文护发起了反击。
宇文邕先是装作老实人的样子,使宇文护麻痹大意,之后,周武帝找机会在宫中设下埋伏,趁宇文护不备,举起玉笏将其击倒,皇帝的亲信们再一拥而上,将这个权臣当场刺死。
这一年,是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宇文护倒台了,北周皇室的天亮了,32岁的杨坚也等来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2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向东攻灭北齐,使中国北方重归一统,向北制衡突厥,解除腹背受敌的隐患,即便是那场利用权力干涉宗教信仰的“灭佛”运动,也是为了振兴北周的国力,所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周武帝“灭佛”时,有个僧人指责他说,陛下依靠皇权来消灭佛家,就不怕下阿鼻地狱吗?
周武帝却坚定地说:“百姓若有人间之福,朕也不辞地狱之苦。”
在进行军事、文化等一系列整顿改革后,北周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然而,命运给了周武帝一个夙愿未尽的结局。北周宣政元年(578年),36岁的周武帝病倒了,他在遗诏中说道:“将欲包举六合,混同文轨。今遘疾大渐,力气稍微,有志不申,以此叹息。”此时,距离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只有大约十年的时间。
宇文邕与杨坚是同类人,他们都懂得韬光养晦,也都很会玩弄权力。周武帝英年早逝,他留下的政治遗产最终被杨坚继承,而这一过程,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夺权。
由于杨坚此前没有盲目站队宇文护,周武帝亲政后,便决定重用杨坚。
▲北周武帝宇文邕画像。图源:波士顿美术馆
杨忠病逝后,杨坚袭爵为随国公。北周灭齐时,杨坚被委任为右三军总管,之后率领军队平定北齐残余势力,稳定了河北的局势。周武帝还让太子宇文赟(即北周宣帝)纳杨坚和独孤伽罗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杨坚跟周武帝成了亲家,后来跃居柱国大将军的高位。
有道是,高处不胜寒。杨坚风光后,北周宗室可不爽了。
周武帝的弟弟齐王宇文宪有一次对武帝说:“我看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次见到他,总是不自觉地失态。此人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应该尽早除掉他!”
周武帝对杨坚的印象倒是很不错,不愿以貌取人,对于宇文宪的进言,他只是满不在乎地说了句:“此人只能当一员大将,不必多虑。”
史书说,杨坚面对来自各方的猜疑,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从此更加谨慎小心(“高祖甚惧,深自晦匿”)。
03
在周武帝去世之后即位的是杨坚的女婿,北周宣帝宇文赟。
周宣帝宇文赟从小就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成长,他还是太子时,只要稍有过失,就会遭到父亲周武帝的鞭打。周武帝要求宇文赟必须学习群臣百官的行为举止,无论寒冬酷暑都不得休息,还让东宫官员注意记录太子的言行举止,每个月汇报一次。听说太子喜欢饮酒,武帝便严禁东宫存放酒浆。
有一次,周武帝语重心长地对宇文赟说:“自古以来,有多少废太子,你以为我就不会另立太子吗?”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宇文赟也许养成了叛逆的性格,即位后更加肆无忌惮,他爹下葬时,宇文赟不仅没有一丝悲伤的神色,还当众说:“死得太晚了!”之后就去跟后宫的嫔妃们寻欢作乐了。
更奇葩的是,周宣帝竟然连皇帝都不干了,他21岁时就禅位于年幼的长子宇文阐(周静帝),自称为天元皇帝,之后一边作为太上皇继续掌控朝政,一边在全国海选美女充实后宫,活得跟爽文男主似的。
周宣帝为人多疑,群臣之中谁惹怒了他,就有性命之忧,连他素有名望的叔父齐王宇文宪都不能幸免。宇文宪在宗室中辈分高、权势重,周宣帝的亲信便罗织了宇文宪“谋反”的罪名,随后将他骗入宫中,活活勒死。
在周宣帝屡屡诛杀朝臣的恐怖统治下,贵为国丈的杨坚也难免身处险境。
当时,宇文赟仿照胡人的旧俗,册立了五位皇后,其中就包括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杨丽华性情柔顺,在后宫深得人心,但喜怒无常的周宣帝竟然嫌弃这位贤妻,还说要将她赐死。
杨丽华的母亲独孤伽罗得知此事,赶紧入宫面见皇帝,叩头请求宽恕。周宣帝看到丈母娘磕得头破血流,才让杨皇后免于一死,但是之后每次有一点儿不满,就会威胁杨皇后说,我非把你们家杀尽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