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除鳌拜平三藩,到底是功还是错?为何晚年亲自为鳌拜平反?
|
|
|
中国古代一提圣贤的君主,很多人都会说有康熙爷,确实康熙在位61年,文治武功样样出类拔萃,但是再贤明的君主,实际上也是有弱点的。我们就不说康熙由于过于仁厚,导致晚年吏治腐败吧,实际上康熙爷刚刚接班之后,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办过不少错事。
康熙一年的几大功绩总结起来,诛鳌拜、平三藩、收台湾 、打蒙古 、打俄罗斯,但是实际上,其中至少最先的两件,都是有问题的,一个是诛鳌拜,一个是平三藩,很多人讲康熙贤明,有能力,就是从诛鳌拜开始的,一个少年天子刚刚亲政,就能在不显山不露水之间,利用十几个小太监以练武为名,一下子把首辅大臣鳌拜拿下,自己重掌最高权力,这样的胆识确实让人佩服。十几岁的年龄,现在也不过读个初中生,结果康熙就是这样的有勇有谋。
诛鳌拜这件事儿,确实使得康熙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也收获了满朝文武的诚惶诚恐,但问题在于,鳌拜难道真的有罪吗?鳌拜有没有罪其实康熙自己最清楚,虽然抓了鳌拜之后,给鳌拜列了几十款的大罪,甚至有人说鳌拜要谋反,但康熙自己最清楚,鳌拜或许有跋扈的举动,但是绝对不会谋反,甚至鳌拜是他父亲顺治最信赖的臣子,当年皇太极死后,各方人马都要拥立自己的主子,形成了豪格和多尔衮之争,那是人家鳌拜手持利刃表示说,必须得立皇太极的儿子为继位之君,否则两黄旗就要和两白旗杀个你死我活,这才使得最终大家,选择了一个妥协的结果。
豪格你也别干了,多尔衮你也别干了,让皇太极的小儿子福临来继位吧,所以鳌拜绝对是大大的忠臣,鳌拜对顺治被拥立是有功的,顺治也特别信赖鳌拜,所以临死之时,才让鳌拜作为辅政大臣之一,说穿了康熙要拿鳌拜,不是因为鳌拜有谋反之意,而是一方面鳌拜前朝旧臣,对康熙这个新皇帝小皇帝不够尊重。
是啊,你爹爹都是人家立的,何况你呢,另一方面呢,刚刚亲政的康熙,想通过拿鳌拜这件事来立威,所以抓了鳌拜之后,康熙并没有治他的死罪,甚至康熙晚年还主动给鳌拜平反。
换句话讲,小皇帝也知道,某种意义上讲委屈了鳌拜,但是皇帝为了把皇权争回来,为了在群臣面前立威,对不起就只能牺牲你一下了。曹操当年要借人头一用,康熙好歹还并没有直接处死鳌拜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皇帝是有勇有谋的,但鳌拜他绝对是没有罪的呀,另一件事就是诛三藩,说实话这可是康熙,亲政以来的第一重大挑战,本来满清入关之后,刚刚坐稳天下,正想着休养生息让经济发展,结果三藩反了。
很多人都说三藩早有反意,但实际上仔细看看,这个三藩基本上就是满清朝廷给逼反的,以吴三桂为代表的这些汉人将领,他们当年也是迫于无奈,投降了满清,而且变成了人家的走狗。甚至吴三桂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诚,亲自把永历帝给勒死了。
在这个状态之下,又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吴三桂等人已经老了,他们实际上想有一个安定的晚年生活,如果能够世世代代的在边疆镇守,把自己变成清代的穆王府,那也很好,虽然大家都觉得,对国家整体而言,有几个独立的藩镇迟早这是个事儿,这颗定时炸弹迟早要爆,但是对于康熙来讲,有必要那么着急吗?康熙当年才十几岁,吴三桂都六七十岁了,你能不能再等个五年十年,等到吴三桂自然死亡之后,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那是额驸,常年在北京居住,在当地没有什么人脉,你就让他回去继承平西王的爵位,然后他手里有精兵强将吗?
当年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都说,为什么要北伐,因为蜀国这些人才将才,都是过去几十年不断征战慢慢积累下来的,人才并不是蜀地一地就能够提供的了的,你如果不赶快北伐的话,过个十年八年,大部分人才凋零,自然死亡,你以蜀地一地的能力,怎么去和整个国家对抗呢?
所以蜀国虽然弱小,但诸葛亮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可是强大的曹魏政权,他可以以拖待变,他知道时间是属于他们的,而对于康熙来讲,他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着急的逼反三番,时间确实在康熙这一边,给他五年给他十年的时间,一方面康熙羽翼丰满,治国理政的能力不断增加,中央朝廷能积蓄更强大的威力。
另一方面呢,吴三桂所带来的骄兵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老去了死亡了,他手下已经几无可用之人,到那个时候,朝廷一纸诏书宣布撤藩,并把几位王爷接到北京恩养,让你们做个富家翁,这不是两全其美吗?到那个时候,三藩手上无有可用之人,你让他反他也不会反,那么国家就会减少一场大灾乱。
要知道平三藩的过程非常曲折,仗打了很多年,不单满清元气大伤,刚刚统一的国家又遭此大难,说实话这是后期处理的好,处理不好,真让人家攻到北京,满清说不定,还得灰溜溜地回到东北去,所以康熙亲政以来这两件大事,虽然最终被很多人认为,是康熙的两大功绩,但实际想一想,刚刚继位的康熙,本来有更好的处理方案,然而毕竟是年轻人,毕竟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内康熙不满权臣,对外康熙不喜藩镇,所以就要亲自操刀动手,虽然最终结果是很好的,但期间的曲折离奇,稍有不慎真会酿成大祸呀,那样的话,康熙可能就没法被称为圣明之君了,甚至后世会不会说,这又是一个土木堡之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