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6月22日)你可能不知道,“内卷”这个词,最早可能来自于北方草原。 上周我们说过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不适合农耕,而游牧生活更是靠天吃饭,稍有天时不妙就要饿肚子。
所以北方的兄弟时不时地就“被迫”南下“0元购”,他们的小股马队来去如风,主打的就是一个轻松写意,一本万利。 后来赵国,秦国,燕国分别沿着阴山,燕山修筑了长城,“0元购”的难度增大了。但好在中原各国还不是一家,各扫门前雪的情况下,草原还是有机可乘。 可谁也没想到,有一个叫嬴政的家伙居然统一了六国,还把北方各国的长城都连起来了。这下可坏了,以前南下就相当于随便拿,现在不但拿不到,还得把命搭上。 没办法,为了以后能更有水平的抢劫,草原部族开始拼命“内卷”,各种大“比武”、大融合、大重组开始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北筑长城,又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大破匈奴,东胡也跟着吃了瓜落儿。 按说匈奴新败,无论实力还是士气都应该进入长时间的低谷期,然而,匈奴出了一位不世出的雄主——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在秦二世元年,“不得已”杀父自立,得益于草原过去数十年的“内卷”,他很短时间就整合草原力量,使匈奴不再是李牧,蒙恬时期的一盘散沙,成为了一个西起阿尔泰山,东临大兴安岭的大帝国。 这一下就震动了周边的一众草原部落,其中就包括东胡。 当时东胡也不太了解这个新的匈奴帝国和匈奴王,就打着新王登基来朝贺的名义进行试探。 典礼上,仗着自己的身板儿也够硬就直接对冒顿单于说:“听说大王新得了一匹上好的千里马,为了我们两国的友好,请您把这匹马送给我们国王。”这在草原民族看来是非常无理的行为,因为马既是草原健儿的双腿,又是兄弟,匈奴群臣义愤填膺。 可冒顿说:“为了邦交,怎么能吝惜一匹马呢?”于是就把宝马送给了东胡。 过了一段时间,东胡得寸进尺,继续试探。听说冒顿单于新得了一位美丽的宠妃(阏氏),东胡又派使者以邦交为名,前来讨要。 冒顿不顾已经气疯了的群臣,说:“为了邦交,怎么能吝惜一个女人呢?”立马就把自己喜爱的阏氏也送给了东胡。 这下,不光匈奴上下对大单于颇有微词,连东胡王也觉得冒顿是个软蛋,便向西进犯侵扰。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空地,没人居住,这地方有一千多里。 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同我们交界的哨所以外的空地,你们匈奴不能去,我们想占有它。” 冒顿征求群臣意见,群臣这时也摸不准大哥的心思,毕竟宝马和爱妻都送人了,一块荒地还有什么不能送的呢? 于是有“聪明”的人说:“这是被丢弃的空地,给他们也可以,不给他们也可以。” 没想到冒顿登时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可给他们!”不由分说,立刻杀掉了那些说给东胡空地的人,并立即上马,命令国内如有后退者就杀头,于是他率军向东袭击东胡。 东胡因为轻视匈奴,没做任何防备。主力直接被击溃,匈奴俘虏掠夺了东胡百姓和牲畜财产。 东胡作为一个政治元素彻底消失在历史中,残余的东胡力量分裂为两支,分别向北和向南迁徙到了鲜卑山和乌桓山附近,并以山为名,成为鲜卑和乌桓。 而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大东北,公元前200年,濊貊族系建立了自己的扶余国。 而更靠东北方的肃慎,换了个名字——挹娄(yì lóu),选择臣服扶余。 公元前37年,扶余国一位庶出的王子朱蒙,又在扶余国的南部(辽宁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建立高句丽,并在400多年后亲手灭掉曾经的母国——扶余。 话说匈奴荡平东胡之后,向西驱逐走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等部落,还收复了被秦国蒙恬夺取的匈奴领地,占领了秦朝北部的河套地区。 至此,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了西至葱岭,东达到辽河流域,南临秦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幅员辽阔的匈奴帝国,这也是匈奴史上最强大的时期。
而此时,匈奴兵锋直指下的中原,已经改天换日,变成了刘家天下。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91年的差不多300年间,汉匈两家进行了拳拳到肉的比拼,都留下了血的记忆。 1 第一阶段:当头棒喝,无奈认怂
我们在《国家地理系列之二:山西——太上老君掉落的宝葫芦(中篇:秦后、唐前的800年)》中详细讲过,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携楚汉争霸之余威,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匈奴。 结果,刘邦在白登山被围7天7夜差点领了盒饭。 从此,汉朝只能韬光养晦,忍气吞声给匈奴送(he)女(qin)人,交保护费。
2 将星璀璨,帝国反击
汉武帝即位后,有了三代先祖积累的家业,不愿再忍。不过动手前,他先派张骞花了13年去西域,准备联盟被匈奴逼着“搬家”的大月氏,结果遭到拒绝,但带回了很多西域的重要情报。(这段我们在《国家地理系列之四:河套、河西走廊&西域(中篇:《西游记》的前世)》中讲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至此,该忍的忍了,该准备的也准备了,剩下的就是看谁拳头硬了。 公元前130年,匈奴大军入侵上谷。早已摩拳擦掌多时的汉武帝,派四路大军迎战匈奴,其中小舅子卫青不负众望,直捣龙城,得了汉朝对匈奴的第一次胜利,扬眉吐气。 公元前127年,卫青,李息出云中(大同),西经高阙(在阴山北边兜了一大圈),先切断河套与匈奴王庭的联系,再从阴山与贺兰山的交界处杀回来,关门打狗,收回了河套地区,史称:河南之战。战后,汉朝设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并迁徙10万人修筑长城。自此,秦末以来,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彻底解除。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闪亮登场!他两次出兵河西,攻抵祁连山,斩首数万人,俘获匈奴王公大臣上百人,史称:河西之战。汉占据河西走廊,并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联系。匈奴人只能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霍去病率军北进2000余里,大败匈奴左贤王,歼敌7万人。乘胜追击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北部的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自此,“封狼居胥”成了后世千年武将们的毕生追求。
3 圣王垂暮,汉军泣血
第二阶段辉煌的背后,是连年用兵导致的国库空虚,汉武帝晚年的决策水平和汉军的实力都有所下降。 公元前103年,赵破奴率领汉军攻打匈奴,被匈奴所围,全军覆没。 公元前99年,李广利攻打匈奴,惨败,自己都差点把命搭上,六七成的汉军将士被杀。李陵(李广之孙)就是在这次战役中兵败被俘,武帝误信谗言,族灭了其母亲、弟弟和妻子。而太史公司马迁也是因为给李陵求情,受了宫刑。 公元前97年,李广利率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攻击匈奴单于,公孙敖率领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雁门攻击匈奴左贤王,汉军战不利,皆引还。 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军深入漠北,汉军全军覆没,自己投降还娶了匈奴公主,而在汉朝的全家被族灭。 至此,汉朝暂时停止对匈奴的攻击。匈奴得以重新掌控漠北。 这里需要提一嘴的是:大家看到最近十年汉军的战绩,不禁会想,这个李广利除了送人头,就是全军覆没,还差点把自己的命搭上,怎么汉武帝还用他呢?没辙,他和卫青一样,也是“小舅子”(妹妹是武帝宠妃李夫人)。
4 第四阶段: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公元前60年,倒霉的天平总算偏向了北方草原一侧,匈奴爆发了“五单于争位战”,内部分裂。西边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被迫放弃了西域,汉朝趁机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管理。 公元前54年,南匈奴主动向汉称臣。汉元帝以王昭君嫁于呼韩邪单于,是为——昭君出塞。 公元前36年,北匈奴争风吃醋,“怨汉拥护呼韩邪而不助己”,向西域进兵,杀害汉使。时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假传圣旨,调动西域各国的士兵以及汉朝屯田的士兵,虽然只有四万多部队,但一战全歼北匈奴郅支单于主力。 此战,基本宣告了汉朝取得了汉匈战争的彻底胜利。战后上书汉元帝,说了那句史上最拉风的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5 第五阶段:尾声
王莽篡汉,南匈奴趁乱脱离中央,同时西域又发生暴乱,西域都护被杀害,西域重新归属匈奴。 公元48年,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再次南下归附汉朝,被安置在河套地区。 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耿秉联合南匈奴,深入瀚海沙漠3000余里,于金微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大破北匈奴主力。匈奴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在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而还。 公元91年,东汉军再次出击金微山,又是大败北匈奴,这次北匈奴单于扛不住了,被迫西迁。
至此,延续了将近三百年的汉匈战争,以汉朝的彻底胜利告终。而西去的匈奴,将成为“上帝之鞭”让整个欧洲在他的铁蹄下颤抖。罗马帝国也间接因此灭亡。 然而,匈奴西去之后,北方草原形成的战略真空,很快就被另一位实力担当所填补,他对中原产生的影响与破坏,可比匈奴大得多。 它,到底是谁呢?咱们下回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