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8月8日)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子,他母亲就是那位不受刘邦宠幸、唯一没有遭吕后迫害的薄姬女士。公元前196年,刘邦平息陈豨叛乱之后,将四子刘恒封为代王,掌管代国。
代国与匈奴接壤,而汉匈的边境,战祸不断,因此代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诸侯国,可能是由于母亲地位低下的缘故,所以刘邦才会让刘恒去当这个代王。 刘恒获封代王不久后,刘邦就去世了,太子刘盈继位,吕雉大权在握之后,对刘邦后宫嫔妃以及刘氏宗亲,进行了一番大清洗,积怨已久的戚夫人母子首当其冲,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赵如意也被毒死。
薄姬母子不受宠,平时做事低调,所以吕雉网开一面,让薄姬随儿子前往代国,吕雉虽然不杀刘恒,但不代表吕雉就会放任自流,对于刘恒,吕雉还是要实时监控的。
后来吕雉就曾下令让刘恒担任赵王,不过刘恒以坚守代国为由,拒绝了吕雉的任命,对于刘恒的表现吕雉很满意,这才没有痛下杀手,要知道在刘恒之前,刘恒的三个兄弟,都死在了赵王的任上。 吕雉控制刘氏宗室,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联姻,将吕氏女子嫁过去,实时监视宗室子弟们的动向,若有异心,果断杀之。赵王刘友的王后就是吕氏女,两人感情不睦,吕氏女就去吕雉那说刘友要造反,结果刘友被吕后幽闭活活饿死了。
赵王刘恢的王后是吕产之女,因为爱妾被吕产女儿毒死了,刘恢心疼的自杀了;连刘盈都被自己老妈逼着娶了吕家的外孙女,难道就刘恒能独善其身,不娶吕家女儿,还能在代国安然生活十余年?所以代王后很可能是吕氏之女,受命监视代王。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故,诸吕被灭,以周勃与灌婴及陈平为首的群臣,权衡利弊,最终将他们认为容易操控的代王刘恒,迎立为帝。 由此刘恒成为西汉历史上的第五位皇帝,是为汉文帝。然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刘恒即位不久,他的发妻生下的四子相继离世,关于孩子的死因众说纷纭。
第一种猜测就是被辅政大臣所杀,这个是受到了诸吕之乱的影响。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朝政,为了加强控制,扩大吕氏权力。刘邦的子孙娶得大多都是吕氏之女,就连刘盈娶得都是吕后的外孙女张嫣,而当时的代王刘恒的代王后,应该也是吕氏之女。
那么,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就很有可能被周勃与陈平等人杀死。毕竟就连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也被他们杀死了。不过当初大臣们要杀死刘盈的几个儿子, 就是打着他们是赝品的旗号,怀疑他们是吕后从吕氏家族找的替代品,被当做刘盈的儿子来养的。这里不讨论这个理由到底成不成立,反正他们是被杀了。那么代王刘恒的嫡子们,会不会是同样的待遇?
第二种猜测就是窦氏将他们杀害可。按照事后谁得到的利益最大来分析的话,似乎窦氏是最可能的凶手,但是窦氏真的敢在极短的时间内,除掉刘恒的四个儿子吗?刘恒刚刚继位,政权还没有稳定,窦氏就开始谋划皇后之位和儿子的太子之位?这野心也太大了吧。
不能说窦氏没有野心,就算是有野心,也不可能在刘恒突然被立为皇帝后,迅速布局杀死那四个孩子,然后让自己成为最大的赢家,这样也太明显了。毕竟是四个孩子,这样的事,一旦汉文帝查起来,窦氏和她的孩子的未来就毁了,窦氏没有理由非得那样做。 反正代王后已经死了,按照窦氏的受宠程度,皇后基本就是她的,她但凡有点脑子,就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第三种猜测,就是汉文帝拿孩子做了交易,原因是孩子的母亲是吕家女,如果孩子不除,将来长大后会对铲除诸吕的大臣不利。所以,刘恒当皇帝的代价,就是牺牲四个儿子的性命。
史书对这件事只有寥寥数语:“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任何有关代王后的记载。
代王后姓甚名谁,生卒年份,籍贯,封号我们均无从得知。在代王登上皇位时,不过二十四岁,想必代王后年岁应与刘恒相当,正值壮年,就如此诡异地死去,并且她的四个儿子也相继随之而去,这件事让人深感不解。 但是代王后的暴病时间,却与一件事重合了。在陈平与周勃铲除诸吕之时,他们为了彻底安心,决定铲除吕氏集团,对其赶尽杀绝。资治通鉴中就记载:“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这两件事的时间恰好吻合了。
这么一来,所有事情就能解释通了。代王刘恒宽厚善良,因此被陈平和周勃挑选出来接任皇位,但是刘恒的妻子代王后,却是一大隐患,因为她是吕氏家族的女子,她生的四个儿子也都流淌着吕氏家族的血液,为了谨防意外,必须铲除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以绝后患。
决定命运的时刻到来了,刘恒最终向拥刘朝臣和刘姓宗亲妥协,以四子之命,换来刘恒继位为帝。而当时的刘恒,政治势力尚不稳固,没有自己的话语权,而他为了能够当上皇帝,只能忍痛割爱,于是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相继“病死”。 山雨欲来风满楼。有时候形势逼迫,让你不得不作出决择。如果决择正确,那就终生富贵,留名千古;如果决择错误,那可就鸡飞蛋打,一事无成了。汉文帝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决择,才成就了他永远不朽的功业“文景之治”。
汉文帝以仁德闻名,虽然继位时出现了四子猝病死的情况,那也是被形势所逼,迫不得已。这与他伟大的功业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几十年后的太史公司马迁作史,一向秉公执笔的他,很崇敬汉文帝的仁德,也深深理解了汉文帝的无奈,但又不想因此有污汉文帝之名,就只好语焉不祥地,一笔带过了这段历史。 综上所述,成大事者,往往都是心狠手辣之人。当初项羽要煮了刘邦的父亲,结果刘邦还要搞点汤喝喝。刘邦的马车被项羽的追兵追赶时,刘邦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一双儿女,多次踢下马车,以此减轻马车的重量。这或许就是成大事者的人生观吧。
刘恒是当时大汉朝最好的选择,但也存在瑕疵。只要刘恒主动消除瑕疵,递上投名状,那刘恒登基为帝就没有障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