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8月27日)根据体质人类学的划分,全世界人类被识别为,黄,白,黑,棕四类人种。 其中东亚,东南亚,东北亚,美洲原住民,被认定为是黄种人,占有绝对优势的分布区域。 其中的中国人群体,则完全属于黄种人类型。 但根据考古挖掘和史料记载,白种人中的一些族群,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渗透进了中国。 例如早期的楼兰国,根据楼兰女尸的体质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白种人特征。 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其中的贵族甲字型墓,被认定为属于某一代匈奴大单于,墓主的Y染色体属于广泛分布于欧洲,中东地区的R—M207氏族。不论其本身的体质特征,属于黄种人还是白种人,但其父系血统的类型表明,他的祖先属于白种人。 在史料之中,晋明帝司马绍,被称为”黄须鲜卑奴”。其母是鲜卑人,因此广泛认为鲜卑人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白种人,或者说鲜卑人的体质形态上,出现了黄白混血特征。 这些证据都表明白种人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存在逐步朝中国地区渗透和发展的情况。 不过因为中国本土人口的众多,即便有一定数量的白种人渗透进中国,在经过累代和本土人群的通婚,其原有的体貌特征都会被逐步稀释,直到被完全替换。 唯独男性依旧能传承其父系Y染色体,女性依旧能传承其母系线粒体。可以由此追溯其祖先的来源。 因此我们要解决从西方来到中国的白种人,到底在中国留下了多少后代。最直观的方式,便是根据Y染色体的所属类型来作为判断。 要定义哪些中国人的祖先,是从西方而来的白种人族群。 首先要明确在父系血统意义上,有哪些氏族属于中国本土的族群。或者表述为,哪些氏族属于中国本土起源的黄种人。 在父系血统定义下,82%的中国人,拥有一位生活在大约4万年前的始祖。他在Y染色体上被标记为NO—M214氏族。 NO—M214的始祖,从东南亚进入中国,其现今生活在中国的后代,都属于中国本土起源,因此这82%的中国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最标准的中国本土黄种人。 除了NO—M214的后代之外,C—M130,D—F174两个父系氏族的后代,在现代中国人中也占有较多的比例。 他们有后代分布在中国的相关氏族的始祖,绝大多数都在很早的时间里,就进入了中国。也都属于中国本土起源的黄种人。 Q—M242氏族,需要区别看待。该氏族起源于中东或是中亚地区,在新石器早期,其下游分支的Q—M120氏族已经进入蒙古高原和中国,同样属于中国本土起源的黄种人,Q—M120的所有旁支氏族,都非中国本土起源。 这四位遥远始祖,分布在中国的后代累计相加,占到中国男性总人口的大约95.64%。 我们姑且将这95.64%的中国人,定义为本土起源族群。 除此之外的现代中国人,视为外来移民和其他来源两种类型。 其中外来移民族群部分,他们进入中国的时间起点,我们设置在5000年前。 这部分族群在父系血统的类型上,十分的繁杂多样化。几乎包含了全世界,除非洲、大洋洲之外所有父系血统定义下的氏族类型。 其中祖先为白种人的氏族,包含了5个大的类型。他们分别是R—M207,E—M96,G—M201,IJ—M429,LT—P326。 他们合计占到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大约2.95%。 其中以R—M207占比最多,占到现今中国男性人口的1.67%。 该父系氏族下的R—Z93,始祖生活在大约4700年前,占到了现今中国男性人口的大约0.95%。是5000年内,外来移民中最庞大的一支。 除了R—M207氏族之外,其他外来移民,在当代中国人中的占比,都在1%以下。 以上提到的五个父系血统氏族,他们在当今世界的主要分布,全部以欧洲,中西亚地区为主。全都是雅利安人族群中的不同分支。 他们在现今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占比,也出现了相似性。新疆是这五个父系血统氏族,人口占比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紧邻新疆的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等地依次递减。 在内地各省级行政区的占比,尽管存在不均衡的差异性,但都属于十分稀少的类型。 这表明作为外来移民的白种人,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新疆进入中国。 这一情形,和现今新疆地区人群体质特征,还有史料记载完全一致。 史料上在新疆和甘肃地区,建立了诸多绿洲和城邦政权,以及该地区历史上比较显赫的乌孙,大月氏都是白种人。他们属于雅利安人中的吐火罗人。 这表明早在两三千年前,白种人已经成为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人口占比较大的族群。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按照局势的发展,他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步通过河西走廊,以数量可观的群体往中国内地渗透。按照从西到东的渐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本土族群的体质特征。 当历史的关卡来到秦汉时期,白种人族群东渐的脚步,却被彻底阻隔在了河西走廊以西。甚至逼迫他们离开新疆地区,往中亚地区溃退。 在蒙古高原上,第一位统一匈奴的大单于冒顿,对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的白种人,展开了长期的打压和减员战争。 其中东进到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一族,最终远遁中亚,在南亚东北部建立了贵霜帝国。 汉武帝刘彻派遣张骞凿通西域,开启丝绸之路的同时,也开启了中原政权对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的实控管治。 这两位秦汉时期的东亚君主,让本就因为地理环境影响,难以建立起统一帝国的西域白种人族群,彻底失去了融为一体,拥有强大力量之后,通过河西走廊,向东方发起挑战和渐进的机会。 从汉朝开始,伴随着大月氏和乌孙,先后离开河西走廊地区。一直生活在当地的本土族群诸羌开始兴起。内地也不断往该地区填边移民。保证了白种人族群的发展空间,被彻底阻隔在河西走廊以西地区。 白种人往内地的渗透,只能以个体、宗族等小规模的形式进行。这种小规模的渗透,主要发生在汉朝到唐朝时期。 最主要的两个时期,分别是五胡乱华阶段,和唐朝时期。其中最显赫的族群主要是“昭武九姓”。 按照前文所统计,从中亚地区进入中国,祖先为白种人的族群,合计五个类型的父系血统氏族,占到了现今中国男性人口的2.95%,大约2070万人。在省级行政区域上,又以新疆地区占比最高,合计占到了新疆当地男性人口的大约38.42%,约500万人。 剩下的1500万人,又主要分布在新疆临近的几个省级行政区。 内地各省级行政区的占比,除了在少数几个北方省份,人口规模达到百万级之外。悉数都只有数万到数十万的规模。 中国本土族群和外来移民中的白种人族群,合计占到现今中国男性人口的98.59%。还剩下规模达到1.41%的其他族群。 他们分别由从西伯利亚,中亚等地进入中国的其他外来族群,以及很早就生活在中国许多边疆地区的本地族群所构成。其父系血统氏族主要包括:Q——M242(XQ—M120),F—F27277,H—M69,K*等类型。 |